第四十三章 市区现状的分析(第2/2页)

就算连通了周边数个小区的地下车库,把这周围都连成了一片,地方也只有那么大,容纳人口的能力有限。

反倒是步行街那边,那是上任市长在位时修建的人防工程,在地下硬生生掏空了两条街,修了一条地下步行街,并且将原来的老步行街改造成了地下广场。

加上那边又是本市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大商场很多,本身就在地下互相连通,可以说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地下城了。

而且本身就是按照人防工程的标准修建,各项设施都比较完善,容纳能力当然不错,算是三大避难所里人口最多的一个。

只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多吃的也多,而且步行街那一带都是商场,没有类似购物中心这边这样大规模的大型超市和物流中心,物资存储能力不行,储备的粮食不会太多。

整体来说三大避难所各有优劣,火车站靠着铁路运输,算是本市对外获取物资的重要渠道,这个避难所的存续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而购物中心其实距离市府并不远,加上这里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就算之前改造的时候没有打通和市府之间的联系,现在市府也一定会想办法在二者之间挖出一条通路来。

反倒是步行街那边虽说居住条件可能是最好的,但因为人实在太多,加上又没有什么其他优势,很有可能在接下来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

至于说其他小一些的避难所,则同样各有各的优势,也同样各有各的劣势,一时半会倒是难以厘清。

陈新索性也没有再去想这些,莫卿妍的避难所有着丁宁在,背靠特警队和市警察局,想换什么物资通过她们去换无疑要安全许多,而且也更能换到好东西。

想到这里,陈新觉得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提升种植温室的产量,用蔬菜去换各种自己需要的物资,用物资来进行避难所的升级,尽可能的节省生存点的支出,同时也可以升级更多的项目。

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陈新对于自己避难所的未来发展规划也有了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