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4/4页)

他的老师,总是怀念的讲述那位逝去的老人。

“柏老师尊敬冯先生,他说自己要将冯先生的二胡曲谱、演奏技巧传授给更多的学生,这样就能让冯先生的灵魂,伴随着学生们的演奏,永远活在祖国大地。”

钟应敬仰冯元庆,就像敬仰沈聆、楚书铭、郑婉清。

他们早已经逝去,又因为音乐,又因为遗音雅社的乐器,永永远远的活在乐曲里。

那是音乐家真正的永生,更是一段中华文化的传承。

比起在陌生的美国享受生活,他们绝对更愿意在自己成长的祖国大地,成为照亮更多人的光芒。

钟应懂得这样的期望。

他正是在这样的期望视线里,成长起来的稚子。

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您希望他们留在美国,可我认识的柏老师、听说的冯先生,一直为自己身为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们毕生愿望就是寻回遗音雅社的乐器,让它们重新奏响汉乐府曲谱。”

一番慷慨陈词,来自于年轻稚嫩的、柏辉声的学生。

贺缘声直愣愣的看他,就像看到了年轻的柏辉声。

一样的热爱那片遥远的土地,一样的心怀赤诚义无反顾。

“你多大?”贺缘声上下打量钟应。

钟应如实回答:“十八。”

贺缘声苦笑一声,语气竟是讽刺。

“你还小,根本没见过我师父,也根本不懂我在说什么。”

老人长叹一声,杵着手杖就要离开。

“我守不住他们,也会为他们守住希声。”

这话几乎等于他不会改变捐赠的决定,不会让希声回国。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那一年没有拦住师父,让他回到了中国。”

钟应没见过如此固执的老人,他声音认真的说道:“我不懂您的话,但我懂冯先生。”

“冯先生来过美国,依然选择回到中国,一定是希望能够亲眼看见东方初升的太阳!”

“小应!”樊成云闻言大声喝止。

然而,晚了!

刚才还一脸平静,看待无知小孩儿般宽容看待钟应的老人,顿时白了一张脸。

他瞪大眼睛,几乎站立不稳的抬手扶住椅背,又愤怒的抬起手杖,泄愤一般砸倒了旁边的小桌。

茶杯落地,四分五裂。

可玻璃碎裂巨响,掩盖不住老人撕心裂肺的怒吼——

“他看不见了!”

钟应惊慌失措的站在原地,他充满美好愿景的形容,似乎触动了贺缘声最糟糕的记忆开关。

面前的老人眼眶闪着泪水,浑身气得颤抖,双手抓住椅背,指节发白,恨得痛彻心扉。

“他再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