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4/6页)

“当日上元节,朕在街上无意中看到一个人,一个绝不会在长安出现的人。”徐墨怀将那封错漏百出的信看完,只阴着脸说了这么一句话。

谁想未必是他错认,当日苏燕的确走过了长安的大小街市,二人擦肩而过之前,她也同长安的百姓们一般,在雪地中跪迎了天子仪仗。

常沛问:“陛下说的人是谁?”

“朕的救命恩人。”他冷声说完,转身回了书房,没有再将信丢进火里的意思。

常沛等徐墨怀看完最后一封信,谁知这次他竟很快就读完了,且快步走出去,唯独将那一封信丢进了火盆,面上似乎还有几分嫌弃。

“朕那位救命恩人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徐墨怀冷嗤一声便没了后话,呆站在火盆前许久,一直到那封信只剩残余的灰烬,也没有挪动脚步。

常沛问他:“陛下近日究竟在忧心何事?”

常沛伴徐墨怀长大,称得上世上最了解他的人,即便是这样,也鲜少见他有如此反常的时刻。

“当初朕重伤被人所救,救朕的是一个乡野村妇。她大字不识,言行粗鄙,待朕却还算用心。”徐墨怀说起这些,往事又在心中浮现。“朕当她只是为挟恩图报,也曾想过杀了她灭口,可最后还是感念那半载岁月,留了她的性命。不曾想朕走后,她过得似乎比从前还要不好,连遇到的夫婿也别有用心。你说若朕此刻将她带回长安,算不算救她于水火中?”

没等常沛回答,他便自顾自地说:“她不过是一低贱农妇,朕能赐她荣华富贵,让她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她当然该跪谢朕的恩典……”

常沛默了默,问道:“陛下喜欢她?”

徐墨怀扭过头,表情古怪地看着他:“你在说什么蠢话?”

常沛:“……”

他哑然片刻,又说:“此去路远,陛下想派何人前去?”

“自然是朕亲自去。”徐墨怀想到她在信中说的婚期,便忍不住泛起冷笑来。

常沛知道徐墨怀阴晴不定的性子,也没有好劝他,也许明日他就改主意了。

然后次日,徐墨怀便寻了个由头带人出城了。

——

云塘镇很小,谁家要办喜事都能传遍。

周胥脾气很好,待人温厚有礼,许多人都想将女儿嫁给她,谁知这桩婚事竟落到了苏燕头上。

好事者便会在背地里编排苏燕,连着将她早死的母亲都拖出来嘴上两句。

苏燕有意让自己忽视那些风言风语,却也没办法做到全然不理会,背地里还是会不堪其扰,加上周胥的母亲一直没个好脸色,尽管她悉心照料,也还是言语轻蔑,处处贬低她。

好在周胥从不曾有看低她的意思,这才让她心中好受了些,总归是和周胥过日子,好坏都让旁人说去,她才不要理会。

二人的婚事并非大办,宾客也都是亲朋好友。苏燕的绣活不好,自己挑了块喜欢的料子,请镇上有名的绣娘缝制。

孟娘子提前看过她一身装扮,说道:“周家当真没落至此?竟让你穿得如此素净,头上连根像样的钗子都没有,到底是周胥母亲不许,还是他认为你家境清贫,便不肯对你多花几分心思?”

苏燕笑了笑,也不知是在宽慰孟娘子,还是在宽慰自己。“我又没什么嫁妆,在马家村也算声名狼藉了。他不曾说过我半句不好,我心中已经很感激了,若再强求什么,倒像是我不知好歹了。”

孟娘子叹息道:“你从前可不是这模样,从长安回来一趟,怎得就妄自菲薄,先瞧不起自己了。还是周胥他娘总说些混账话,让你……”

苏燕垂下眼,轻声说:“与旁人没什么干系,只是觉得,也许我是该有一点自知之明。”

两个人都要成婚了,孟娘子一个外人也不好说太多丧气话,回去翻箱倒柜从嫁妆里找了根钗子送给苏燕,算作是给她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