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走上漫游之路(第3/5页)

数日后,他们一行来到了西安府。要在这里找到王先生的踪迹似乎不太可能。这里不是漏网“长毛”常去的地方。大革命中,暴乱分子未能成功地登上城墙,清军的守卫队始终坚守在这里。哲人老王喜欢四处寻找考古珍品,他对奇怪的碑文很感兴趣。当地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碑文,人们称为“碑林”。因此,他一定去参观了,别人可能不去看,但哲人肯定会去的。

西安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游人来到这里总要逗留一段时间。但金福不久便离开了,继续北上,途经渭河峡谷。渭河发源于黄土高原,因此河水呈黄色。穿过峡谷后到达华阴,这里曾是1860年回教徒起义的地方。他们有时乘马车,有时乘船,经过长时间的旅行,终于到达了潼关要塞,这里是渭河与黄河的汇合处。

黄河取名于黄色的河,发源于中国北方,流经中东部各省,注入黄海(1)。黄海实际并不黄,不像黑海是黑色的,红海是红色的,它之所以取名为黄海,是根据皇帝的象征颜色而命名的,它自然会以此为荣。同时,用这种名称命名,在某种程度上也把黄海的特征描写出来了。它给中国人带来了不少烦恼。给黄河取这样一个名字,也可能是因为每年洪水泛滥给中国运河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潼关不是个商业城市,而是个军事基地,长期由清军的分遣队把守。这支部队是中国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福的随行人员,都很想在这里找个舒适的旅社,吃一顿可口的饭菜,睡上一个好觉,好好休整几天——要不是因为倒霉的小宋讲错了话,或许这愿望可以实现。

愚蠢的小宋一不小心在旅社里把主人的真实姓名讲了出来,全然忘记了他们的约定。这次不谨慎,他又被剪掉了好长一截辫子。

“瞧,金福来了,唯一的愿望是活到一百岁的人,现在就在我们镇上。”这一消息立即像野火般蔓延。人们很快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金福的周围,要亲眼目睹这位“百岁爷”,而金福只好立即拔腿就走,后面跟着他那些形影不离的伙伴。他们一口气跑到了一个无名的小村庄,自然是筋疲力尽了。这个小村庄离潼关不到20英里,他希望在这里隐藏一下。

由于小宋说漏了嘴,给金福带来这样大的麻烦,他为此伤透了脑筋。佣人的这一错误不可原谅,于是他的辫子又被剪了很长一段,现在留下的头发已不多了,像个罪犯一样让众人讥笑。一上街,后面跟着一群顽童嘲笑他、呵斥他。可想而知,小宋是多么难受啊,从心底希望能尽快结束这次漫长的旅行。

究竟要到什么地方才能结束这没完没了的旅行呢?金福是否一定要按照对毕达弗所说的“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呢?

在这不出名的小村里避难是极不方便的,他们得立即离开这里。他们发现这里没有马、驴、车,也没有骡椅,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选择,只能步行。金福不愿意步行,但目前的情势,他只能希望不会步行太远。他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他发愁,发怒,抱怨自己,抱怨这个世界,但真正应该抱怨的,还是他自己。他为过去而叹息,那时他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没有任何事情来骚扰他。他认为,如果麻烦与烦恼是人们得到安逸生活而必不可少的话,那么,他的一生也经历得够多了。

他什么没有见过?有些人身无分文而生活得非常幸福,他见过无数的农民虽在农田里挥汗如雨,但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他见过那些艺人们使劲地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唱着欢乐的歌。这就是工作,也许需要这些工作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快乐。总之,他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他自己命苦,注定该过这种艰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