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杀鸡儆猴(第2/4页)

大势如此,阮慈自然也在怀疑之列,不过她未入道,原本所受注意应该要小一些,张姬那叔叔被差来问话,却带回一个令人注意的消息,便是阮慈已得紫虚洞照天青眼。王真人手中,可是有东华剑使必修的《青华秘闻》,虽然和谢燕还不共戴天,但会不会因此反而更悉心栽培剑使,断绝谢燕还再得青剑的可能?

如此一环扣一环,阮慈出门厮混时,才引来接连两人的伏击试探,幕后主使者思维亦是缜密,琅嬛周天规矩不喜以大欺小,他们先备了一名炼气期大圆满的刺客,炼气期始终还没有正式入道,便是凡人,身手好些也可以和炼气期修士较量,便不算是全然以大欺小。

眼看这炼气期修士逼不出阮慈的底里,另一名筑基期刺客当即顶上。阮慈身上要没有东华剑,擅入野林,死也就死了,宗门不会多管,若有东华剑,一个凡人,在生死之际,哪还有不用出来的道理?便是她顶得住,宁死不屈,背后护卫东华剑使的人,也该被逼出来了。

就中曲折,阮慈在见场观势之后,大概便已都想明白了,她入林后不久,那两个修士匆匆赶来,想来也是没料到她这么闲不住,第一日刚立下洞府,第二日便进林中游览,机会太好,错过了可惜。她曾在《天舟渡》上看过一门神通,大神通者,可以将神意寄于仆从后辈身上,后者所见,便是寄下神通者所见,这两名修士身上,或许便都有神意寄宿,可以通过刺客的眼,来查看她的成色。

形势如此,就此打道回府,那么下次的试探会更隐蔽也更险恶,而且四仆中究竟是谁走漏消息也不好查。她将计就计,演了一出戏,只当灵华玉璧就是最后的底牌,也算是演得声情并茂。灵华玉璧中蕴含的剑气,便真是东华剑气又如何?这一看就是高人引东华剑气,灌注玉璧而成的法宝,她一个凡人,怎能做到这些?只能说阮慈和剑使关系匪浅,大概是亲密的后辈,这也为她之后和阮容亲近,打了些铺垫。

至于之后携回刺客尸体,吓唬仆僮,逼出泄密之人,就不必多说了,身在局中,借势利导,这都是应该做的事,阮慈静室自省,自己有两件事是做得不该的,第一件自然是多嘴说了一句紫虚洞照天,此事有八成是因为这五个字而起,第二件则是出门打猎的时间太仓促了一些,刚立洞府,第二日出门打猎便有炼气修为,这将让她开脉的时间点变得极为清楚,一夜开脉,开脉后便可和筑基修士斗得不落下风,便是这筑基修士只是门中仆从,上清门弟子也个个不凡,但她也依旧太扎眼了一些。这灵华玉璧,恐怕只能略释众疑,她仍旧会在众真眼中,成为一个值得长期注意的弟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过就算再来一次,阮慈恐怕也还是会立刻出门打猎的,该试探的人,怎么都会来,饿肚子的感觉可不好受。所思者,无非言语细处应当更加留意,这般看来,也难怪那些修者都是遮遮掩掩的,恨不得一句实话都不说,她还没完全说实话呢,便找了这么多麻烦,亏吃多了,人也就小心了起来。

张姬既然承认走漏风声,阮慈便把三仆叫来,分别私下询问,让他们揭发另外两个同侪有没有往外传递消息,三人倒是都为彼此打了保票,据说张姬的叔叔,也是跟着送月奉的执事前来,才能和张姬说话。至于他们三人,在门中虽然也有故旧,但各奉主人,便是要彼此探视,又哪有这么及时?见张姬下场,三人也是吓得不轻,各自赌咒发誓,从此忠心用事,一句话不敢流露出去。

其实便是张姬,又何尝有害主之意,只是不识宗门风波险恶,若是本门弟子,向亲友夸赞一番主上已被洞天真人重视,又有何妨?毕竟洞天真人青眼有加,将来自然也有许多事迹显露,这并不是一件能瞒人的事情。阮慈并不怪责张姬,也觉得她很可怜,但此女已不能留,便唤来何僮,说道,“你把那两个人都放下来,和张姬一起,送回灵谷峰去,把事情都告诉当值执事,就说这两个人要害我,被我打杀了,这个张姬,我用不了了,你另外再要个会做饭的侍女来,栗姬手艺也不怎么样,你吃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