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我的日记(第3/3页)

谁相信你的鬼话?

——幸福,亲人,爱,全都是骗你的。不骗你,你怎么心甘情愿地回报他们?亲爱的,生命从诞生开始,就充满了罪恶。你以为你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享受生活?多么天真!

噢,你好像冷静下来了,让我们好好谈谈吧。

我救了你,亲爱的,我把你从一个骗局中拯救了出来。

你杀了人。

死亡,是的,让我们说说死亡吧。

我们没什么好谈的。

——

简静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眼睛因为熬夜,已经充满血丝。

垃圾桶里丢了几个啤酒罐,可无论是生物钟还是酒精,都无法令她入睡。

日记能被写下来,必然经过梳理和组织,透露出来的消息比较完整。这对破案自然有极大助益,可于“简静”受到的折磨而言,恐怕不足十分之一。

一想到她曾经如此饱受痛苦,简静就难受得胸闷。

“简静”遭遇这些时,才十四岁。

同样的时间点,她和家庭最大的矛盾是爱好和学业的不兼容,最大的烦恼是考试成绩掉出班级前十名,最愤怒的,也不过是父母不同意她和同学远途旅行。

两个世界,真的是两个世界。

这甚至令简静产生了无名的愧疚,感觉自己占了大便宜,无来由地自责。

“她”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过的又是什么日子?我不过是运气好,活在了一个安定的世界。

这种内疚感,仿佛一对双胞胎,分别被贫穷和富裕两个家庭领养。她是富裕的那一个,生活优渥,童年幸福,而这并非因为别的,仅仅是运气好。

她惭愧,自责,不安,甚至有些羞耻。

而这勾连出另一种羞愧,占据了她身体的羞愧。真正的我已经死去,却侥幸在另一个我身上重生。

偷取了“她”的财富、地位、名声乃至感情。

我们是同一个人,我真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

负面的情绪如潮水涌来,淹没了她。

简静的理智清晰地通知她:这和你无关,你只是因为接受了一些负面能量,情绪受到了影响。

但……办不到。

人本来就是感性动物,时常与人共情,何况这个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如此窒息的经历,如此痛苦的遭遇。

不期然的,简静回忆起了《捉迷藏的小孩》。

作为“简静”的第二部 作品,捉迷藏不复白猫童话般的想象,对于死亡和谋杀的态度冷静到冷漠。

原以为这是青少年的特殊心态,可如今回过头来,不由细思极恐。

她封印了记忆,但情绪呢?

也许,平静的水面之下,始终涌动着可怕的暗潮。海浪慢慢蚕食岸边,最后无声无息地吞没了她。

舆论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简静闭上眼,忍住了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