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9)(三合一)(第5/5页)

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

有些聪明的前后分析了一下物价上涨前和物价上涨后的改变后。

顿时就发现。

这一切都与刘家离开有关。

也是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过去五六年内国内粮价一直维持着相对平稳状态有多么不容易,刘家又出了多少的力气和花了多少银元。

于是,在刘家举族搬迁不到两个月,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建国的相关程序的时候,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游行活动,恳请刘家回归。

报刊舆论也多是赞同。

甚至有些军阀也连连在报刊上表示他们一定会肃清他们领地内的土匪,保证刘家行商的安全等等。

没办法,刘家一走,不说他们再也得不到倒卖倒卖刘家产品的利润,光税收这点他们就损失颇大。

加上物价上涨,民怨沸腾。

很多地方直接就乱了。

地方一乱,别说税收了。

不贴钱就是好的了。

如此,他们自然也开始有点怀念起刘家还没走的时候的日子了。

可惜,这次刘家走了就没打算回去,至少短期内就没打算回去。

因此,最终也仅仅只是加快了产品的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通过进出口的形式售卖到国内,并且又从国外购买了一大批粮食,设立了一个刘家粮行,帮忙平抑粮价。

这一次,大家就感恩多了。

要是哪个敢在刘家粮行外面捣乱什么的,百姓一人一巴掌就把他们给拍死,这可是他们唯一能买到平价粮食的地方,岂容他人捣乱。

不得不说,有时候人就是贱。

对人好惯了。

就以为本应如此。

不打上几巴掌根本醒不过来。

做好事不留名,还不领情了。

离开了才知道珍惜。

可是举族搬迁这种事哪是说搬走就搬走,说搬回来就搬回来的。

况且,刘家人都已经准备在南洋这边建国,自己做自己主,不需要再看别人脸色了,何必回去呢。

祖坟啥的都已经搬过来了。

无所谓了。

等到到了民国十五年年末。

刘仁明通过国际电台宣布再立新汉,立国南洋,以君主立宪制为国家主体政体的时候,国内那些人才知道他们刘家为什么不愿回来。

原来是想当土皇帝了。

同时,军阀也有了点小心思。

特别是势力不算大的那些。

反正他们在国内也打不过那些大军阀,为何不想法远走海外呢?

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事业。

一时间,整个民国内部势力出现了很大变动,各大军阀间的手段和争端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个个小军阀迅速消失,或是被灭掉,或是自己带人远走海外,没多久,国内就只剩下三大军阀,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