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利奥波德一世向我们告别(下)(第2/3页)

使团中也有人说,如果他是小欧根,也许会选择留在维也纳,奥地利与哈布斯堡如今可谓内忧外患,比起已经稳固到不可动摇的法兰西,他若是成了摄政王,更能放手施为,锐意进取。但也有人说,就算他得赐权柄,也要受到如选侯、王太后、重臣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诸多掣肘,何况看卡洛斯二世与唐璜公爵就知道了,摄政王必然会成为国王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日势弱,其结果不是断头台就是绞刑架,最好也不过是终身囚禁,实在是没什么好值得去争取的。

他们说的也不算错,无论是决定留在维也纳,还是回到法兰西,孔蒂亲王在心中想道,小欧根与国王陛下(路易十四)也定然有这样的想法。

——

只是就算是小欧根,也没想到利奥波德一世竟然如此慷慨,愿意给出一顶匈牙利的王冠。

人们常说奥地利是横亘在欧罗巴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异教徒之间的一堵城墙,也因为这个原因,维也纳一旦受到奥斯曼人的侵袭,教会对欧罗巴的天主教国王发出呼召,国王们就该起兵襄助,但我们也要说,奥地利并不是最接近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的,最惨烈的战场在奥地利的外围——匈牙利。

匈牙利原本也是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大批的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迁徙至此,在六世纪到九世纪的时候,被突厥驱逐往西的阿瓦尔人(柔然人)也来到了这里,并成为了这片领地的新主人,以此为起点征掠四周,带来无数灾难——这批可怖的敌人最终终结在信仰上,他们皈依天主教,然后成了天主教对抗奥斯曼人的一枚棋子。

后来阿瓦尔人的首领被推举为匈牙利国王,他的后代又因战败被迫娶了波希米亚国王的女儿,并因此在无嗣离世之后被波西米亚国王吞并了匈牙利,不过这位国王也未得善终,他与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做了交易,如果他绝嗣,那么皇帝就有资格继承匈牙利的王位。

哈布斯堡就这样通过交易与威胁得到了匈牙利,可惜的好景不长,乘着新旧交替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人乘机攻打匈牙利,导致匈牙利三分,中部与南部属于奥斯曼人,东部属于特兰西瓦尼亚,西部与北部属于奥地利所有。

利奥波德一世的做法几乎与曾经的阿方索五世一致,将一个不那么稳定与完全的领地交给自己的私生子,也与路易十四有点想象,这样,私生子在正统上的缺憾就能被个人的勇武与睿智弥补,“我与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做了约定,只要你愿意,他愿意与奥地利缔结婚约——他有一个女儿,比你年长五岁,但生得十分美貌,又温顺动人,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路易十四可以毫无阻碍地称特克伊为特兰西瓦尼亚亲王,虽然这个头衔来自于奥斯曼人的苏丹的册封,利奥波德一世却不能。

他不等小欧根回答,就摆了摆手,他终究还是一个君王,小欧根的话被压了下去:“会有人带你去看画像的。”利奥波德一世说:“至于嫁妆与聘礼,我想一个匈牙利就足够了。”

“一个匈牙利,”小欧根终于忍不住在得到允许前开了口:“陛下,您是否记得正是您在他父亲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

“那又怎么样?”利奥波德一世咳嗽了两声,面色浮起一层绯红:“你在路易十四身边待了那么多年,还不知道权杖与王冠有多么迷人吗?就算特克伊没有野心,作为一个匈牙利贵族,他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这个能让匈牙利统一的机会?你难道还天真地以为,他为奥斯曼人的苏丹引路,是为了信仰或是几个叮当作响的金币吗?”

“你总要放弃些什么,才能得到些什么的。”利奥波德一世说,然后他就往后一倒,不说话了,小欧根也被他身边的人带出了皇帝的寝室——带他离开的人也是一个军官,肩膀上有纯金的鸟喙,衔着同色的流苏——自从路易十四开始设置军衔制度,使用领花肩章,给军官与士兵们带来的鼓舞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在这里就看到熟悉又不相似的纹章标志小欧根也不意外,他的视线往下滑去,就看到了对方佩戴在胸前的胸针,现在的贵族们几乎已经不将家族纹章绣在前胸了,改而用胸针,帽针甚至纽扣来彰显高贵的血脉与悠久的历史——他看到了白马蓝狮,“吕能堡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