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5页)

如果夏菊花不知道一个多月后,西南边陲与白眼狼国的那场战争,她会为刘志亮的懂事高兴,还会有些小小的自豪——平安庄走出去的二十一名新兵,人人认字,在他们那一届新兵里表现的都很突出。

二十一名平安庄兵,没有一个服完三年义务兵役就回平安庄。他们训练刻苦,思想过硬,被留在部队继续训练,很有可能当选志愿兵,这一切可以说是由她促成的。

可是她知道那场战争,就看明白了刘志亮“可能这份感激,永远没有在你面前说出的一天”后面的真正含义,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

上辈子听得自己都会哼唱的一句歌词,不其然浮现在夏菊花的脑海:也许我告别,再不会回来……

不,这连告别都不是,这分明是有意识的交待……遗言。

到今年过年将将满十八岁的刘志亮,是怀着啥样的心情写下这封信的,夏菊花几乎不敢想象。她一把抓起电话,迫切的想打给林宏亮,她要向他问个明白:刘志亮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是不是他们所在的部队,要拉上去,才让孩子写回这样一封信?

战争是从西南爆发的,刘志亮他们当兵的地方是在西北!

很快,夏菊花连号码都没拔,便无力的放下电话。这个电话她不能打。不止不能打电话,还得装成看不懂信里的意思,小心给刘志亮回信,免得刘志亮会因为她一个寻根问底的电话,担上泄密的罪名。

“大队长,你这是咋啦?”常春芽进门的时候,正看到夏菊花脸色不好的放下电话的情景,眼角还有可疑的湿意,以为她是接了啥不好的电话,忙小心问了一句。

夏菊花擦了擦眼角,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啥事。这不是志亮那小子写信回来,说是今年也不能回家过年。我想给他们部队领导打个电话求情,又怕影响他进步,还是算了吧。”

因为刘志亮不能回家过年就急得流泪?常春芽心里有些不信,毕竟刘四壮一家子与夏菊花的关系,在平安庄并不是啥秘密。哪怕刘志亮离开前与夏菊花消除了芥蒂,却不能抹杀他只是夏菊花的侄子,而不是亲儿子的事实。

常春芽相信,哪怕刘志全或是刘志双中的一个,写信说他们不能回家过年,也不会让夏菊花掉眼泪。

不过她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不会对夏菊花如此明显敷衍的答案刨根问底,顺势说起方便面厂遇到的问题:“部队的订单增加了不少,咱们的白面和油的库存都不大够。我前天给林同志打电话,他说得过两天才能运过来,你看咱们是不是停掉一条生产线,给工人们轮班放两天假?”

夏菊花沉吟了一下问:“厂里帐上还有多少钱?你打电话问问供销社林书记,要是他能帮着协调一下的话,咱们自己先采购一点,能接上部队运输间隔的这几天用量就行。”

常春芽想了想说:“咱们要是直接采购的话,价格恐怕跟部队协调的有差额,到时候这帐部队不认咋办。”以往的用料,除了调料外,都是部队直接协调来的,并不用方便面厂自己掏钱。

“没事。”夏菊花有自己的打算:“生产线不能停,出现差额的话,我跟林同志说明一下就行。”只要票据真实合规,夏菊花觉得合作了这么些年,这点信任,大家还是有的。

对于夏菊花如此执着于生产,常春芽没再提反对意见。在夏菊花走后,她把两条生产线的组长叫到办公室,向他们强调了一下生产纪律与生产安全,务必做到不让夏菊花为库存以外的事操心。

夏菊花不知道自己离开方便面厂后,常春芽的善后工作,她已经来到了编织厂。没错,就在去年春天,编织组终于也挂了牌子,正式更名为平安庄编织厂,仍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年底向生产队交纳利润用于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