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3/5页)

加工费付得及时,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粉条厂工资也提前两天开出:一共发出了四千多块钱,哪怕是最普通的工人除了定好的二十四块工资外,都拿到了六块钱的加班费,把全平安庄大队的人都震惊了。

一个月三十块钱,城里上班两三年的正式工,不过如此。

班组长们的加班费是十块,副厂长陈秋生的加班费是十五,而厂长夏菊花的加班费,超过了普通工人二十四块钱的工资达到二十五块钱。

没有一个人说夏菊花不该拿这么多加班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夏菊花,就不可能有粉条厂。哪怕说粉条厂没有夏菊花也能建起来,红薯的供应肯定不会衔接得这么顺畅——大夏天的,本地可没有这么多红薯供粉条厂两班倒着加工。

哪怕大家都已经发现,粉条厂的活计不比下地轻松,还是很羡慕那些在粉条厂上班的工人——干一个月拿一个月的现钱,足够买一年吃的粮食,谁不希望自己也能进厂上班?!

可惜粉条厂的岗位已经满了,大家不得不继续耕耘着土地,希望它的收获能多一些,不要跟粉条厂工人的收入差得太多。

现在各生产队的夏粮收成已经统计出来了,全大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一十三斤,无疑是一个丰收年。留够公粮,分到大家手里的麦子同样是历年来最高的二百八十斤,哪怕秋收不增产,只要能稍微贴补一点儿,一年的口粮就不愁了。

正因为一年的口粮不愁,所以夏菊花等大队干部采纳了当时赵仙枝等人的玩笑话,安排社员们把刚刚整理好的土地上,都种了晚红薯——自己大队建了粉条厂,还老从外面运红薯过来,所有平安庄的社员都有些意难平。

漏粉,还是用自己种出来的红薯更得劲。

各生产队在春耕的时候为了交公粮,都种了早红薯,有了种晚红薯的打算后,便不舍得再把藤蔓喂猪,而是修剪到合适的长短,按林技术员的办法种进地里。

这下子养猪场的猪们便面临了口粮危机,好在有粉条厂绞浆后的红薯渣顶了一阵。有了薛技术员改进后的绞浆机,红薯渣出的并不多,仍不够五个生产队养猪厂用的。

夏菊花不得不打电话向齐小叔求助。齐小叔放下夏菊花的电话,再一个电话打出去,夏菊花便带着刘志福两个开上拖拉机,到糠醛厂拉糟。

齐小叔给人打电话说联系人是平安庄大队长夏菊花,因此夏菊花再忙,也得跑这一趟。至于换成刘志福开拖拉机,则是因为刘志双几天前已经自己去地区报到,相信过不了几天也会回来接小满娘两个。

虽然与齐小叔联系费了些工夫,不过买糟进行的很顺利,哪怕糟味不大好闻,闻时间长了,夏菊花也觉得可以忍受:拖拉机行驶在傍晚的乡道上,坐在副驾驶上凉风习习,把一天的热气都吹走了,连糟味也不知被刮到哪儿去了。

正美着,刘志福扶着车把的手就是一歪,拖拉机颠簸了两下,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跟在后头的拖拉机猛地刹车,坐在前车的夏菊花听到发动机不满的突突声。

夏菊花吓一跳:“咋啦,是不是拖拉机坏了?”算下来拖拉机到平安庄大队也有三年了,几乎每天都要耕地或是运东西,一点闲的时间都没有。出点毛病也正常。

刘志福也吓了一跳,连忙跳下去查看是咋回事。绕到车头的时候发现,乡路被前两天的雨水泡软了,来回跑的车一多,便刷出了大大小小的坑。天色已经渐暗,刘志福一个没看清,把前轮陷到大坑里了。

“大娘,”刘志福头一次跟大娘出门,就碰上这种事儿,脸上了阵阵发热:“我得垫点土才能把拖拉机开出来,你坐车上等一会儿。”说着跑到车斗处拿铁锹。

夏菊花知道不是拖拉机坏了,而是陷在坑里,便不在意的说:“你慢慢填不着急。”孩子正在自责,她自然不会再给他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