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番外完(第2/7页)

家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侄儿当了官,他爷又让家里下场,他以为以前要藏着掖着的事情不用怕了,没想到他爹还是这么小心。

这委屈了他爹啊!不怪他娘总想跟大伯一家争个高下,实在是他爷不公平。同一天出生的,就晚了那么一两刻钟,凭什么让他爹事事退让啊。

唐二叔心里不舒服,却没有说话。就算他爷偏心,能小心成这样肯定也有原因,他不能宣扬出去,免得坏事,否则到时候倒霉的还不是自家人?

算了算了,他爹都不在意了,他不平个什么劲儿啊。

家里其他人看唐二叔叔沉默,觉得有些奇怪,他把生辰的日子记错了还能理解,两人相差一岁怎么会记错?不过也没有多想,就认真的讨论了起来。

唐二爷和唐爷爷生辰是同一天的,要办自然要一起办了。

能活五十多岁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六十岁的人了,人生六十古来稀啊,这是一个要大办的寿辰。

先前的时候家里人私下里也讨论过,不过今年先是给唐二姐定亲,又是县试接着又是去长安找夫子又是府试的,一直都不得停,才算是闲了下来。

一番讨论下来后,就是考了童生可以不办宴席,但寿辰一定得办。

唐二叔说既然办了,那不不如来个双喜临门。

唐爷爷没同意,办寿宴就是最亲近的人一起来,要是为了中童生办宴席来得人可就太多了。

事情定了以后,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吃了一顿午饭,唐爷爷就要回去了。

他早上给唐老爷子写了信,把家里又考中了三个童生的好事告诉了唐老爷子,顺口还说了一下唐三爷不思进取,还有想在长安买房的事并一些家里的杂事。

现在把信给了唐二爷,让他去寄。

唐二爷让他们休息半天,明天再走,唐爷爷这些日子早在长安待烦了,又加之府试过了心事了了,夏收快到了,想立刻回去。

最后四人还是回去了。

临走前,唐爷爷叮嘱唐二爷:“你府试成绩好,请了夫子好好学,说不得就能考个秀才出来,我那成绩,十有九成考不上的,就先忙家里的事,忙完了再过来。

唐二爷应下了。

唐爷爷唐三爷和唐三哥及沈平一起回去,把沈平送回了家,再回村里。

所幸现在白日长,天黑的晚,城门关的晚,要是冬天,可就出不了城了。

他们走的是官道,比起以前来,路更平车更稳了。

去年的时候,应县令把奉天县向西通往扶风县的官道修了,唐家人从这条新官道下来,回家的路也是前几年新修的,很平,一路就到了村口。

回去时天已经开始黑了,路上能看到有很多人拿着工具回家。

现在麦子还没有收割,前天又下了雨,土壤正是湿润的时候,这些人去给麦地里点种玉米。

唐家人回来的时候,街道里正是夏凉的人家,都站着向赶车的唐三哥问好。

等车走了,这才坐下继续聊起了天儿。

回了家,家里投奔来的仆人快速的提了门坎,接过唐三哥手里的鞭子,笑道:“三哥儿回来了。”

唐三哥点了点头,转身把唐爷爷扶了出来。

唐三爷比唐爷爷年轻了十三岁,自己下来了。

仆人笑着躬身问好:“老太爷们好。”

这个称呼刚开始的时候,唐爷爷是拒绝的。

成了举人才能被人唤“老爷”,成了进士当了官才能被人唤“大人”,唐瑾年龄小长辈多,仆人刚来的时候,就唤唐转兄弟们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唤唐爷爷兄弟大老太爷二老太爷三老太爷。

还没见过面的唐老爷子,就是老老太爷了。

至于唐瑾的兄弟,就是大爷二爷三爷这样的。

这称呼其实不太对,不过很多人家也都这样叫,也没什么人管,尤其是唐瑾还是个官,更不会有人来说这称呼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