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快来订阅我∩_∩(第2/3页)

等到了昭德帝面前,他也不敢抬头,只觉得周围宫女太监围了好些,也没有电视里那种皇帝走到哪里都打着仪仗的场景,听着带着他的太监清晰声音报:“陛下,唐瑾带到。”

于是唐瑾上前,跪下后道:“草民唐瑾,参见陛下,陛下福寿安康。”说完后,磕三个头。那个“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有场合的,正式或者浓重的时候说的多一点,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用。

事实上,请安的话很多,找一句合适的都行,后边一句也可以说成“陛下福寿安康”也可以换成“陛下万岁”,总之,只要是吉祥话就可以了。

当然,这吉祥话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你想了一句吉祥话就可以用,那就成了冒犯了,保险起见,固定的用词就那么些。

“平身吧。”昭德帝淡淡的道,认真打量着唐瑾,开口,“听说你读书很用功?”

唐瑾起身的同时,在想着,这话怎么回答才好。直接应下来会不会有错?皇帝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也不能谦虚,不然太假了。

“回陛下的话,只有用心用功读书,才能学会,不轻易忘记。”唐瑾低垂着眼睑,语调平稳的回着。

这话昭德帝有认同感,起了兴趣,刚好遇到这个机会,他有心教育自己孩子,就问他:“那你是如何学习的?”

唐瑾于是就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简单快速的说了,听的一边的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有些吃惊了。一天都不得休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玩,这……这也太严厉了吧!

昭德帝听后感叹:“原以为你生来聪颖,没想到勤奋才是最大的优点。”

于是又问他四书五经可是读完了,看到大皇子不相信唐瑾这个年纪就把五经读完了,于是昭德帝就现场考了唐瑾五经里的学问,唐瑾都一一的答上来了,明显是有真才实学,听得大皇子也服气起来。

三皇子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唐瑾再勤奋,那也是生来聪明,一般人比不得。

昭德帝对于自己孩子最了解,知道三皇子坚韧不足,又问唐瑾:“听说你家里两个孩子,都是来考童子举的么?可考了第几名?”

唐瑾想着这另一个孩子说的应该是第二麒,也不知道皇帝是刚好听唐俊提起了,还是调查过他,恭敬的回答:“回陛下的话,家里另一个孩子是我舅家表哥,他没有考过中书省的覆试,是以没有参加殿试。”

昭德帝一听后,就有些不高兴了。

唐瑾敏锐的感觉到了那丝不高兴,心里一动,此时明白过来,不是昭德帝闲得要跟他拉家常,怕是身边有皇子,刚好要拿他为榜样教育一番儿子,知道了方向后,就好回答了,接着道:

“我表天资尚可,只是人是一般勤奋,本来只是刚过院试,连乡试都考不过了,不过后来明白道理后发愤读书,竟然考过了乡试能来京城参加会试,只是他勤奋的时间尚短,没能过了中书省覆试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看吧,不是“我家另一个孩子也很勤奋却读书没有效果勤奋没用”,而是“人勤奋起来效果非常明显”。

昭德帝微笑道:“参在短时间内进步大,可见是开了窍用了功的,这样的人以后也能考出个好成绩来,我不如赐他一个举人出身吧。”

这一句话,让唐瑾身上的肉僵了一下,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按理说,皇帝能这样说,你就高高兴兴的接下来,谁都高兴,而且以第二麒的脾气性子,用功了将来考个秀才问题不大,要是考举人的话,真是不知道他能一二十几年就能考上还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考不上。

要是考不上,圣上一言九鼎,这或许是第二麒这一辈子离举人最近的一次距离了。

可是唐瑾却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应下来。

不管昭德帝现在什么心思,可是国家有国家的制度,破格录取,大众就会不服气,或许会引出很多事端,从而将第二麒扯到风尖浪口上,引发一些不知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