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5/5页)

瑞亚小小地反驳了一句:“严格来说,我们也没有看过电影,我们同样没有资格评价。”

梅瞪了她一眼,“瑞亚!”

有了侄子之后梅的态度就凶多了,感慨了一会儿,瑞亚便乖乖地站了起来。本来她是要一个月回家一次,不过本和梅担心她有事,这

个周末把她叫了回来。

“好吧,那我回房间,我作业还没有做呢。”举手投降,瑞亚没有再留在客厅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继续分析这件事情。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她可不记得原来的洛丽塔在美国引发了这么大的轰动,作为一部禁片,电影拖了四年多才在美国上映了,然而在“几日游”之后就匆匆下映,电影连一些奖项都拿得极为偏门低调,就连那些友情鼓励奖项说不定还是公关出来的。

虽然瑞亚知道电影改编之后应该能通过美国的审查,但是能不能被美国观众接受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再出色的PR也难以完美无缺地把握观众的心理变化,所以任何一个炒作都有可能栽跟头,而一个不小心的无意之举却能成为年度热门,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魔幻现实。

但现在仍然是二十世纪,互联网还没有完全发挥它潜力的十分之一,电视电影依然更加重要。

如果不是付不起朱莉·安查尔的工资,瑞亚都想要请她当自己的公关了。

顺着舆论导向推动一把电影的宣传,在效果验证之前,瑞亚也不能担保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但这确实很大胆新颖,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宣传企划。

也只有《洛丽塔》这样的电影,才能有这样的宣传方式。

瑞亚不相信没有人刻意推动,抵制《洛丽塔》竟然还能成为一则刊登到报纸甚至登上电视节目的新闻。

不是竞争对手就是自己。

或许两方都有人参与……

可是福克斯怎么能肯定《洛丽塔》能够在给观众造成负面的刻板印象之前扳回一城呢?先抑后扬确实能够达到极好的效果,可是一旦骂过了头,那就完全无法再改造回来了。

要是有什么对手在这种时候踩上一脚,那就是雪上加霜。

瑞亚倒是有些想法,可是她现在地位太轻了,她能够改变《洛丽塔》的剧本已经是万幸,现阶段不可能再对后续运营造成影响。

何况现在《洛丽塔》也有一部分属于福克斯了,马里奥·凯萨都不一定能在这上面置喙什么。

她不知道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安德里·维特的手笔,这倒是像他的作风。

“别想太多,到了最后,仍

然是电影的质量决定一切。”

马洛伊打了电话过来:“《娱乐周刊》出了《洛丽塔》的影评,欧文·吉尔伯曼给了电影七十五分,而他给你打了九十分!”

试映之后,第一批影评终于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