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第2/3页)

至于回到东暖阁的康熙,他兴致勃勃地将南怀仁等传教士招了过来。康熙将温度计放在托盘之中,示意梁九功呈递到诸人面前供他们欣赏。

传教士们心中好奇。

看到温度计,听到康熙介绍之时南怀仁面色微变,忍不住长叹一声:“微臣不如诸位皇子。”

康熙心中得意。

他目光转向其他传教士时,却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剩下几名传教士的神情都很是平淡,甚至徐日升还一脸迷惑地望着南怀仁,大有你为何如此惊讶的表情。康熙假装自己并未发现,而是笑眯眯地听着南怀仁的赞誉,不多时就见这些传教士们也齐齐笑道:“皇子大才,微臣们自愧不如。”

自愧不如几个字平日里听着挺舒服的。

可是看过他们刚才奇怪的反应,康熙心里却是闪过了一个新的念头。

难不成这些传教士曾经见过这样的温度计?传教士们退下以后,康熙立即唤来内务府总管海喇逊询问:“你可曾见过这物?”

海喇逊仔细观察片刻。

身为内务府总管,更身为康熙私库的主管之一,海喇逊见过的珍宝可是不计其数。面前的密封琉璃管虽然看着独特……却又很平凡?海喇逊略有些迟疑地看向皇上,最终选择摇了摇头:“奴才见过无数奇珍异宝,但从未见过此物。”

康熙将温度计推到海喇逊手中。

他沉声说道:“此物乃是诸位阿哥琢磨出来的温度计,只是传教士们似乎见过?你派人前往洋行问问海商有没有见过类似测量温度的东西。”

海喇逊恭敬应声。

康熙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思来想去又唤来几名心腹侍卫,吩咐他们将传教士的话语记录下来。

先传话回来的是侍卫。

尴尬的是侍卫们并未窃听到多少内容——这些传教士在私下聚会时说的都是一口欧罗巴话语,除去常见的几个字符外竟是什么都没听懂。

康熙按了按太阳穴。

语言不通倒是让他越发警惕了,察觉到传教士的不对劲以后康熙的疑虑是越来越深。理藩院里会欧罗巴语言的官员不多,被喊来的两名官吏都只是小小的教习,连面见圣颜都是头一回。面对教授侍卫们欧罗巴语言的要求,他们心里头的惶恐瞬间消散,眉眼间都带上了点喜色。

自诸位皇子以后,连皇上也对欧罗巴语言感兴趣了吗?他们精神充沛恨不得一股脑儿就把语言灌输到几名侍卫的脑子里。

而传教士这条路子失败的康熙只好将期待放到海喇逊身上。幸好不出半月,海喇逊就带回了一个好消息,同时他还呈递上了一物。

虽然样子并不相同,但是的的确确就是温度计——这是海喇逊从一名欧罗巴到大清来做生意的外商手里得到的。

为了贩卖价格高昂的瓷器茶叶和丝绸,这些外商面对内务府总管海喇逊显得极为讨好,得知海喇逊想要一些新鲜玩意,他们陆陆续续送来了不少稀奇罕见的玩意。

比如琉璃造的蒸馏器,又比如可以放大无数倍的显微镜等,同时还一并附赠上了一系列新鲜出炉的书籍。不过对于这些书籍,内务府总管海喇逊表示:“这些书籍在欧罗巴不少国家被认为是异教徒所写的书籍,商人很难销售出去才一并送上来的。”

康熙兴致勃勃翻看了两页。

他很快发现里面的字符内容和他过往认识的有一定区别,最重要的是书籍印刷得比大清的书籍更好?厚厚近百页的书籍,康熙从前面翻到最后可以发现所有字迹的深浅格局都是一模一样。

这是巧合?

还是欧罗巴人的印刷术有了十足的进步?康熙将书本合上,他吩咐海喇逊:“这名欧罗巴商人现在在哪里?”

海喇逊恭敬回答:“回禀皇上,该人正在奴才的马车上。”

康熙满意地颔首:“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