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3页)

林风听了有些懵,“这个……”

“你可知道天下百姓为什么好以铜钱铸器?”

“铸的铜器贵,有价格差啊!”

和凝摇摇头,“这是结果,却不是起因,朝廷自己开采铜矿,出产的铜因为量大便宜,而铸成铜钱后,为了不留与民夺利的话柄,所以只加一点火耗,这样出来的铜钱,几乎与外面市面上铜价无异,而铜钱本来就是铜加一点锡,和许多铜器材质相同,用来打铜器特别方便,你说当你打铜器时,你会拿特地去买铜打,还是直接用铜钱?”

林风听明白了,假设朝廷出的铜10块一斤,加点锡打成铜钱,12块钱一斤,而铜从矿山运到外面,市面上说不定都到了14、15一斤,而把铜打成铜器例如铜镜这样的工艺品,能卖到60,那对于老百姓来说,会选铜钱还是去买铜打铜器不就显而易见了么。

而他爹冯相把七百文算一贯,那这样就是这变相的铜钱提价,提到16、17的价格,这样一来,使铜钱就不如去买铜划算,自然人们就减少了用铜钱打铜器的习惯。

他爹冯相还真是一出手就直戳要害。

“可是,现在一贯仍然是一千文啊?”

“当初冯相制定这个法令,是为了把朝廷第一批铸造的铜钱投入使用,如果没有这条法令,铜钱一旦投入使用,百姓就会迅速将刚到手的铜钱打成铜器或者贮藏,那样不管朝廷投入多少铜钱,市面上仍不会见到钱,而且越见不到钱,百姓就会把到手的铜钱越想藏起来,而冯相这一举措,保证了第一批铜钱能够流通,其后期朝廷多次铸钱,当市面上铜钱多了,没那么稀罕了,铜钱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又恢复到一贯一千文。”

林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和前世遇到灾情抢米面一样,怕没有,拼命的买,结果等一发现国家粮仓成吨的堆着,反而不买了。

林风不由感慨,他爹冯相真是会洞察人心啊!

林风正在这边感慨着,和凝也在旁边感慨,“所以如今朝廷隔几年就铸一次铜钱,保证市面上铜钱的数量,说到底,还是国泰民安,朝廷富裕有钱,出点事,朝廷也能干预的起来,就像这钱荒,国富,就可以多派人采铜,费人力物力多铸钱,铜钱多了,价自然下来,可如果朝廷动荡不安,像前朝末年,皇帝都天天如丧家之犬,谁还管铸钱的事,朝廷不铸钱,市面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少,越少就越金贵,百姓自然就越想留着。”

林风听了连连点头。

却不想和凝话锋一转,“想当年我上京赶考时,那时可是钱荒最厉害的时候,朝廷还不放开金银,我只好拉了两大车绢帛一路从家赶到京城,一路怕雨又怕灰,真是辛苦啊!”

林风正要附和,突然愣住,“两大车?”

和凝摇着扇子,“我爹本想给我带四车的,我怕带的太多,容易被路上的劫匪盯上,所以就只带了两车……”

林风看着一旁凡尔赛的某人,真想一脚把他踹下去!

首富之子很了不起么!

……

林风此去的铜矿说是离京城最近,可也遥遥走了三日,又因为铜矿山在群山腹地,一行人翻山越岭又走了两日,才终于到了铜矿。

而铜矿的主管官员已经领着手下官员前来相迎,只是让人有些不解地是,一众官员脸色都有些不大好。

林风和和凝觉得有些不对,不过还是先按照规矩,请出圣旨,宣布了朝廷铸钱的诏令,一众人接旨后,主管官员和手下官员簇拥着林风和凝进入。

进入矿场后,和凝这才一边陪着林风走着,一边问领头的官员,“刚才见大人面有难色,不知何故?”

领头的官员见和凝问,知道和凝是替皇孙问的,不敢怠慢,忙拱手说:“回大人,非是下官故意怠慢钦差,只是矿上出了点事,有些人心不稳,而此时朝廷又让矿上铸钱,下官们心中不安,才难免表现出来,还望钦差大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