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不稀罕

哈——

声音从豁开的大嘴里发出,要是站的高一点,居高临下的俯视,甚至能够看到嘴巴深处的咽喉。

堂堂一国宰相,却笑的像只蛤蟆。

可是,范纯仁并没有想笑,他想哭。

他很想告诉李逵:“谢谢你如此看得起老夫,可是老夫做不到啊!”

“小子,说什么胡话呢?老夫不过是宰相,怎么能给你进士的身份?”范纯仁气鼓鼓道:“大宋的天下,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赐予国人进士身份。就连太皇太后都没有这份权力,你小子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逵眼前一亮,期待道:“老大人难道是先举荐小子,然后求皇上给小子一个赐进士出身的身份?”

“想都不要想。”范纯仁一脑门子黑线,他哪里晓得李逵对于进士的身份,有着如此匪夷所思的执着。

在李逵看来,大宋对科举中的进士,还有皇帝赐予的进士都算是进士。不会区分高低。唯独就是,皇帝赐予的进士,没有同年。少了同科进士的帮衬。

范纯仁是真的很看好李逵,在他看来,李逵擅长的不是舞文弄墨,更不是吟诗作词,而是做具体事务。这样的官员,在大宋的科举制度下,并不多见。就比如说查账吧,李逵就表现的很好。但是让他吟诗作词,就算了吧!

对于学问一道,范纯仁还是有自信的,但是和苏轼去比,他就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而李逵这小子呢?

连苏轼教导起来都头痛不已的家伙,你还真以为考中进士那么容易啊!

范纯仁拉着李逵,苦口婆心道:“小子,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当官了,你可以免除徭役,可以拿朝廷的俸禄,还能光大门楣,多好的好事,求都求不来,你小子怎么就一个劲的要去考科举呢?”

“您老不也是进士?”

李逵觉得老范这老头子有点坏,自己是进士,还鼓动他不要去考进士。这岂不是明着坑他吗?谁不知道在大宋,没有进士的身份,和有进士身份差别有多大?

“我!”范纯仁指了指自己,突然笑道:“没错,老夫也是进士。可入官场的时候并不是进士,这进士的身份是后来考的,你也可以这样做啊!”

随即,他开始对李逵现身说法,从自己如何恩荫成了县令,然后三年一迁,六年之后,熬资历变成了通判,期间一直参加科举,然后很幸运的做官快十年之后,科举之中考中了进士,然后平步青云。前后加起来,他考进士考了十几年。原本想要说考进士多么不容易。可说着说着,仿佛像是在炫耀。

这段经历,让人听着就生气。

并不是每一个高官的子弟,恩荫的时候,都能当上县令的。

很多科举中了进士的士子,除非特别优秀的二甲,一甲进士,才有机会刚授官就当县令。很多科举中进士之后的官员,需要在汴梁观政一年或者干脆丟去太学学习一两年,教授三年,县丞三年,七八年之后,才能得到县令的官职。除非是三鼎甲,二甲之中被皇帝重视的人才,才有机会在短时期内出任京畿县的县令,或者通判之职,然后步步高升。

范纯仁是恩荫,就能当上县令,本来就起点要比大部分的进士高了很多。

就算是苏轼和苏辙,当年中了进士之后,还不是去太学了?

李逵琢磨了一阵,觉得有点不值当,当官对他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毕竟,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而已,做起来也没劲。加上头顶上都是爷,他气性大,万一顶撞了上司。

没有进士身份,上司不给面子的时候,打板子都有可能。

可要是不入流的县令之类的小人物想要打他板子,他能忍?

没个进士身份,太憋屈,这官不做也罢!

万一一气之下,和上司理论的时候,弄死了上司……还不得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