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3页)

顾悯望着越来越具杀伐果断的帝王气质的沈映,心中除了越来越多的钦慕,也随之生出几分得遇明主的豪情,拱手沉声道:“臣遵旨!”

为了达到削藩的目的,沈映苦心孤诣地谋划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如今计划终于快要达成,不由得心生感慨。

沈映站起身,走到永乐宫大殿外,举目远眺皇城上空的一方晴天,感叹道:“纵观古今,削藩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若当年皇长兄和徐大人不是急于求成,让藩王提前洞悉了他们有削藩的打算,也不至于会遭人陷害,落到那般凄凉下场。”

顾悯走到沈映身旁,与他并肩而立,轻哂道:“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并不是急于求成,而是他们信错了人。他们一个是高宗的儿子,一个是高宗的内弟,本该是一家人,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才会让恶人挑拨离间的奸计得逞。皇宫从来都不是一个讲亲情的地方,他们错就错在对高宗抱有希望,以为高宗会是个明君,以为高宗会相信他们,可悲可笑。”

沈映抬手拍了拍顾悯的肩膀,“不管怎么样,我们如今也算达成了他们当年的夙愿。”

顾悯按住沈映的手,漆眸深深地看着他,“因为臣比昭怀太子和家父有幸,臣遇到了一位明君,方能一展抱负。”

“好!”沈映眉宇间意气风发,举起左手,挥动衣袖,豪气干云地朗声道,“今后这太平盛世,你我携手共创!”

时间进入三月,春暖花开之际,沈映意外地收到了凌青蘅的辞官表。

这些年,凌青蘅帮他运营着六扇门,招揽了不少江湖上的人才为朝廷所用,六扇门的眼线遍布全国各地、黑白两道,各地一有风吹草动,在京城的沈映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凌青蘅也算为大应江山的稳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沈映也曾想授予凌青蘅更高的官职和给他加封爵位,可都被凌青蘅婉拒了,他声称自己自小长在江湖,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被功名利禄给束缚牵绊,况且他为沈映做这些,也是有自己的私心,能令他的家人沉冤得雪,为舒国公一家正名,便是给他最好的奖赏。

如今朝局大定,凌青蘅认为自己也该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于是便向沈映提出辞官。

沈映也知道凌青蘅为人洒脱不羁,为气任侠,并不适合留在官场,再三挽留但凌青蘅还是态度坚决地要辞官后,便批准了凌青蘅的辞官表。

凌青蘅离开京城的那日,沈映亲自微服出宫和顾悯一起送凌青蘅到城外。

一行人骑马行至郊外一处凉亭,勒马停下,凌青蘅先从马背上下来,转身朝沈映和顾悯拱了拱手,道:“好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们也送到这儿了,剩下的路就让我一个人走吧。”

沈映跟着下马,含笑问凌青蘅:“什么时候再回来?”

凌青蘅甩了甩手里的马鞭,道:“恐怕要等明年清明了,若明年清明我回不了,还请你们在我父母坟前替我上三炷香。”

顾悯点头道:“放心,我一定替你办到。”

“你虽不肯接受朝廷的封赏,但你帮了朕这么多,朕的这番心意你可不能拒绝,朕已经命人把舒国公府打扫出来,日后你回京,便可以回家居住。”沈映顿了顿道,“一个人漂泊在外,也别忘了京城里还有你一个家,这里随时都欢迎你回来。”

凌青蘅爽朗笑道:“好!待我回来,再和皇上、摄政王把酒畅谈!”

沈映又好奇地问;“对了青蘅,你离开京城后准备去外面做什么?”

凌青蘅虽然性子洒脱,但其实和顾悯一样,前半生都活在灭门之仇的阴影下,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给舒家报仇洗刷冤屈,真正自由的时间也不多。

他默然想了想,随后开玩笑说:“大概游山玩水,行侠仗义,再娶个温柔漂亮的姑娘,生两个孩子。你们沈徐两家倒是都有后了,那我也得给我们舒家留个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