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调虎离山(第3/5页)

胡大人怒道:“这四殿下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皇上不在,有武将在朝堂上公然提出要增兵北伐,他居然也不管管?”

之前每次一有人提出增兵北伐,周太师便会带头压制这主战的声音,又有皇帝做后盾,那些武将自然不成气候。

皇帝不点头,便动不到他户部的头上来。

这些年,他在户部也捞了不少油水,还有不少送去孝敬了周太师,万一要筹措粮饷,势必要清点国库,到时候……他挪用的那部分亏空,便瞒不住了。

胡大人正襟危坐,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破解之策。

长史提醒道:“大人,如今还只是讨论,趁着还未一锤定音,大人要不要送一封信去青城山?”

胡大人沉吟片刻,皇帝带着周贵妃去了青城山,朝中鲜有人知,连胡大人自己,都是听周太师说的。

若是将四殿下讨论增兵之事告知皇帝,皇帝肯定会立即回朝。

胡大人摸了摸胡子,笑道:“待本官回去,便给皇上写密折。”

说罢,对长史投去赞许的眼光,长史也跟着得意起来。

“咚”地一声响,马车忽然停住了。

胡大人面色微顿,长史蹙眉道:“怎么回事?”

外面的没人应声。

长史有些不悦,一把撩开车帘,正要斥责车夫,却忽然脖子一凉,一柄长剑抵在他脖子上,吓得他大惊失色。

胡大人也是惊慌失措,但他为官多年,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吓住,道:“什么人?胆敢劫持朝廷命官!?”

来人是个青年,他黑布蒙面,生得浓眉大眼,英气逼人。

他挑眉看了看胡大人,道:“你便是那个贪污受贿的户部尚书?”

这语气戏谑中带着不屑,令人听了十分恼怒。

胡大人勃然变色,沉声道:“你胡说些什么!你到底是什么人?”

长史也瑟瑟发抖,却仍然色厉内荏:“你敢拦我们的轿子……你、你活得不耐烦了!?”

青年皱了皱眉,长剑一推,长史便倒了下去,鲜血渗了一地。

胡大人吓得跌下座位,狼狈至极,他哆嗦着道:“你、你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与你无冤无仇……你、你要多少钱财,我都可以给你,求大侠饶命!”

青年不耐烦道:“你怎么这么啰嗦?”

说罢,一个手刀将胡大人砍晕了。

然后,这青年直接驾起了车,将胡大人带出了城。

青年回到城中时,已经到了傍晚,换了身劲装,又去掉了蒙面,整个人看起来英姿飒爽,这人不是别人,正好是白亦宸的贴身侍卫阿飞。

阿飞入了武平侯府,直奔书房而去。

书房之中,灯火如豆。

白亦宸一袭玄色衣衫,正坐在案前看前线奏报。

他身旁放着一叠精巧的竹筒,都是探子们,从剌古、北疆的各个角落,发回的消息。

自三年前,白亦宸第一次去剌古查探之时,便觉得大文对剌古知道得太少了。

在大文的视角中,一直觉得剌古是蛮荒之地,落后又野蛮,不值一提。

就连早些年,先皇在世的时候,大部分精力也是放在瓦旦,却对剌古关注甚少。

但当白亦宸到了剌古之后,才发现剌古的地域比他们想象得更加辽阔,那里的男子豪迈健壮,女人勤劳聪慧,虽然大部分以游牧为生,但是也开始学着大文开起了市坊,发展商贸,造起了统一的流通货币。

他从剌古回来之后,便在军中找了些忠诚度高、聪慧又善于应变的士兵,进行了封闭式的训练。

半年之后,这些人被送到了剌古和北疆各地,负责收集情报。

如今,整个北方的情报网,逐渐建立了起来,每当收到一个消息,便可用其他部分的消息来进行矫正和确认,这样一来,消息的准确性便大大提高了。

此刻,白亦宸凝视着一张奏报,微微蹙起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