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4/6页)

赵副厂长是生产厂长,他对这件事也有一肚子怨气。

这时候各个工厂里都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叫“一等二紧三停四拼”,就是一季度等生产计划,二季度紧一点,三季度大多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四季度拼命赶进度。

啤酒厂的生产计划虽然由国家下达,但是国家只负责一小部分生产原料的供应,剩下的大部分原料都需要他们自己筹措。不过,原本应该在上一年末就预定好的生产原料,往往会因为迟迟等不来的生产计划而被推迟小半年。

生产原料不足,再加上第三季度动不动就停电停工,直接导致第四季度的生产压力倍增。

“工人们这段时间赶工已经很疲惫了,不拿出点实际好处,很难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赵副厂长向众人解释。

两个车间主任也点头附和。

“可以给奖励,但是给多少合适?给少了,让人没动力,给多了,全厂这么多工人,负担就太重了。”许厂长犯愁,小额奖励他能拍板,数额太大就得通过上级审批了。

杨副厂长是今年新来的,不知道往年厂里是如何赶生产的,之前的讨论她一直安静旁听,没有发言。

此时提到奖励的话题,她倒是有些见解。

“我在专卖公司工作的时候,听说过烟厂和制衣厂是怎么给赶生产的优秀工人发奖励的,要不咱们也借用一下他们的成功经验?”

许厂长来了些兴趣,让她接着说。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搞竞赛呗,定下一个时间,哪个车间生产的产品最多,就奖励哪个车间的全体工人。这样奖励也不用拿出太多,还能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谁知杨副厂长的话还没说完,两个车间主任就开始摇头了。

“杨厂长,这种方法在咱们啤酒厂并不适用。”一个车间主任反驳,“与那种能在同一车间完成所有生产的产品不同,啤酒的生产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咱们生产车间包括麦芽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包装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作都只是啤酒生产中的单一环节,你总不能让糖化车间的去和包装车间的竞赛吧?竞赛标准是什么?”

赵副厂长也接话说:“这个方法我们以前在包装车间用过,不过收效甚微。其他车间的人觉得奖励与他们无关,就容易磨洋工。上游原料供应不足,包装车间干半天歇半天。”

几个领导七嘴八舌的探讨了一通,一时也没什么可行办法。

许厂长看看手表,无奈道:“大家回去尽快想想别的办法,咱们集思广益。目前先按照原来的进度继续赶工吧。”

因着许厂长还得去市轻工业局开专题会议,厂里这个例会就只能暂时虎头蛇尾地散了。

戴誉是陪着许厂长坐摩电车去轻工局开会的。

放在他那个年代,领导干部出门开会,尤其是企业领导,哪个不是有公车座驾的!

然而放在这会儿,堂堂一个啤酒厂的一把手,出门开会却要坐公共汽车……

当然了,他们也是有公车的,两辆凤凰牌自行车呢!

只是轻工局位于市中心,他们从城郊骑公车过去,有点废腿……

在摩电车上,许厂长问了戴誉在赶生产这件事上是否有好的见解。

不过,戴誉对于啤酒生产知之甚少,几位厂领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对策。

许厂长倒也没怎么失望,只让他空闲的时候也在这方面多思考一下。

戴誉点头应了。

今天这次出门,还是他第一次陪领导来市里开会。若不是来开会了,他都不知道市里居然开办了这么多工厂!

种类五花八门,生产什么的都有。

除了最常见的糖酒烟厂,还有见都没见过的金笔厂、墨水厂、缝纫机厂、溶剂厂、塑料厂。

当然了,他们第二啤酒厂的老熟人,市第一啤酒厂的领导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