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的子民(第6/13页)

阿森道:“是邕州的李邕打发人过来,给殿下请安。”秦凤仪道:“邕州?”

傅长史道:“上思县原就属邕州的,只是人们久不提罢了。”秦凤仪问:“邕州也是一州吗?”

傅长史道:“在前朝算是一州。”

阿森道:“李邕有万数族人,他原本与信州的赵辉是远亲,这次打发人过来,想是听闻殿下威名,过来归顺的。”

秦凤仪道:“那便请他的使者过来吧。”

秦凤仪委实没想到,他的威名原来传得这么广啊。于是,靠着“威名”,秦凤仪便收了一州。说是一州,要按朝廷的规格,绝对算不上州,顶多算是个县,还是中下等的县。待秦凤仪靠着“威名”与“仁德”再拿下壶城的时候,桂地的山蛮都要骂娘了,这些个无耻的家伙,说都不说一声全投降了,你们都降了,老子要不要也降了啊!

桂地山蛮是很想投降啦,但阿泉族长、潘将军、冯将军很是不愿意他们投降。若是桂地山蛮再降了,他们还怎么打仗啊!不打仗,哪里来的战功啊!

借你们个胆子,你们投降试试!

邕州来降,还有道理。毕竟秦凤仪要修榷场的上思县离邕州挺近,他估量着,是他到上思的消息传到了邕州,那里的山蛮闻了信儿,过来归顺,也能理解,但壶城那么远的地方,秦凤仪没想到这些山蛮消息也如此灵通啊。

秦凤仪到了邕州,心下感慨,亏得这些个山蛮脸大,真好意思称其为州。待见到塌了一半的城墙,秦凤仪终于明白,邕州山蛮为啥上赶着归顺了。

秦凤仪与归顺的李邕道:“这城你们住多少年了?”李邕很自豪地道:“总有一百多年了。”

秦凤仪扶额道:“你们只住不修啊?”

李邕继续很自豪地道:“我们是贫困地儿,每年都要指着桂王拨银子拨粮米哩,没钱修。”

秦凤仪道:“穷成这样儿,你得意个啥啊?”

李邕搔下头,不好意思地道:“我听说殿下很聪明,会带着我们过好日子。税也只是每亩一斗,也不强迫我们去打仗。”

秦凤仪不禁暗道:原来山蛮人的要求竟也这样简单。秦凤仪看看那塌了一半的城墙,问李邕:“你们也不喜欢打仗?”

“谁喜欢谁是孙子!”李邕郑重道,“其实,桂王、信王也不是用自己的族人打,他们都是征调我们的族人,有什么不好的事,先让我们的族人做前锋。若是好事,就轮不到我们了。”

秦凤仪拍拍他的肩,道:“来,跟你说说本王的政令。”秦凤仪拉着李邕,说了些李邕关心的问题,道,“我观你们这里,物产丰富,你们可以种田,也可以养蚕缫丝织布。坏了的城墙,我会给你们修好。你们想当兵便当兵,若是当兵,一月有一两银子的饷银。一家若是有人当兵,可免此家百亩田税,若是不愿当兵,我亦不会勉强。我手里的兵足够多了。”他又说了养鸡养鸭这种随便养,若是养马,亦可用马抵税。若是卖给官府,官府亦不会亏待。

而且秦凤仪不是虚言,他的话,有跟随的山蛮人做证。而山蛮人中的李长安,论起来还是李邕的堂叔。李邕一拍大腿,他族里还有人在壶城,李邕道:“壶城那里日子也不好过,他还欠桂王三百头羊哪。壶城现下做主的是我媳妇儿的哥,殿下一并把壶城也收了吧。”李邕还是个义气人,有好事不忘大舅子。

秦凤仪也是个与大舅兄关系好的,见李邕如此,便看他很是顺眼,问:“壶城有多少人?”

李邕道:“比我这里人多,得三万多。”

秦凤仪想了想,道:“也好,反正本王出来一趟,咱们也好商议着以后如何过日子的事了。”

“就是!就是!”李邕便问秦凤仪什么时候去壶城。秦凤仪道:“明日便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