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我的子民(第3/13页)

这些想头,也只是在秦凤仪心中一闪而过罢了。秦凤仪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耐心道:“正因他们是普通山蛮,我才会对他们这般客气。山蛮的右亲王,早在前年带着兵犯南夷城时便被我杀了,左亲王又被活捉献俘。基本上,信州的山蛮贵族,不是杀了便是囚了。眼下这些,是先时不受左亲王待见的,还有便是与左亲王的关系并不大亲近的山蛮支系。”

襄阳侯有些明白秦凤仪的意思,不过还是提醒秦凤仪一声,道:“山蛮毕竟非我族类。”

“襄阳啊,你知道什么地方最穷吗?”秦凤仪显然未要襄阳侯回答这个问题,自问自答,道,“我少时在扬州长大,后来到了京城,如今又到了南夷。扬州之富,富在盐商,可扬州的盐商,大多并非扬州本地人,扬州的盐商,其实多是徽州人。待到了京城,京城更是天子之都,较扬州的繁华更甚,而在京城,本地的京城人又有多少呢?而不论经商的,还是做官的,反多是外地人。待我到了南夷,发现这里太穷了,穷得只剩南夷本地人了。而南夷当地人,许多人在外头有了出息,头一件事就是把家里人都搬到外头的好地方去过活,这是小到一城。没有外来人的城,会是最穷的城。

“再说大到一国,昔日读史书,秦王要逐客卿出秦,后,李斯上《谏逐客书》。里头有一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凤仪道,“别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一个人,如果够本事,自能令众人折服。若无能之辈,莫说外族,便是身边之人,也会择木而栖。”

“我是南夷的王,这里的汉人、土人、山蛮,一样都是我的子民。”

秦凤仪这话,襄阳侯觉着有些个幼稚了,但转念一想,倘不是有这种一视同仁的幼稚想头,秦凤仪焉会用宗室呢?这般一想,襄阳侯便一脸感切道:“殿下英明,殿下此言,令臣茅塞顿开。”

秦凤仪笑笑,未再多言。

襄阳侯觉着秦凤仪幼稚,秦凤仪觉着襄阳侯虽则人情世故上还不错,但脑子真不算聪明。便是不说那些个大道理,只要想一想他这藩地的名字——南夷。带了个“夷”字,便可知道,他封地上必然是百族混居状态的。换句话说,非汉人居多。难不成,就因着不是汉人,便要防着杀了不成?先不说这种行为人不人道,把人杀完了,他这封地也清静了。这不是自绝生路嘛。

秦凤仪就藩以来最大的感触并不是南夷地方穷困、有山蛮作乱,而是人啊!人口太重要了。

因为南夷人少,秦凤仪简直是珍惜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类。管他山蛮、土人还是汉人,只要是人,秦凤仪都稀罕珍惜得很。何况,山蛮这些人,并非不开化的野人,他们只是书读得少了些、各方面落后了些,整体上还是很识时务的。

秦凤仪与襄阳侯畅谈了一番,襄阳侯认为秦凤仪是个可跟随的人,毕竟,秦凤仪对山蛮都十分优容,何况是宗室呢。而秦凤仪对他的看法则恰是相反,虽则秦凤仪认为襄阳侯在宗室里算是比较懂事、出挑的,但脑子有点儿笨啊。

唉,不过也很好理解啦,除了雍国公那等刻意过来给他添堵的,如襄阳侯这等,倘是身后无人,自己主动过来的,一般是在京混得不大好的。不然,倘能搭上大皇子的线,怕是就不会跟他不远千里来南夷了。

秦凤仪感慨了一回脑子有些笨的襄阳侯,便准备自大荔县起程,继续巡视。

那些准备回城的宗室与豪门子弟,虽则他们皆有随扈,不过秦凤仪仍是派了个百户,护送他们回了信州城。同时,秦凤仪还令人把他的爱马小玉的媳妇儿踏雪送回城了,原本秦凤仪想着,这趟出门路远,带着踏雪,还能替换一下小玉,结果出门才发现,踏雪有了身孕。秦凤仪便不叫踏雪行远道了,令人把它送回了信州,还给苍山写了封手书,令苍山着人把踏雪安稳地送回凤凰城待产。小玉与踏雪皆是名驹,生出的小马,自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