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细作之争(第6/26页)

吃着地道的扬州早点,秦凤仪先前说了对宗室改制的信心,不过他到底不是那等认为有信心就能把事做成的人。秦凤仪夹着个三丁包子咬一口道:“这自来做事,给人钱的事最好做,从人手里掏钱可就不好掏了,何况咱们这是现成革了宗室多少年领惯了的粮米。我那奏章里的规章是极周详的,不过要是想宗室痛痛快快地应下,还是要给些好处的。”

昨儿个不过半日,秦凤仪甭管是求爷爷还是告奶奶吧,能捣鼓出今日早朝的景象已是不易,景安帝没料到,他想得倒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深些。景安帝问:“依你说,要给他们什么好处?”

秦凤仪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爹做生意时,譬如食盐涨价,百姓多有不满,就是过来进盐的盐贩子也会唉声叹气,您知道我爹是怎么干的吗?”“卖什么关子,说。”

秦凤仪道:“我爹就去买些米面来,交给家里铺子里的掌柜,但有买盐十斤以上者,送他们一斤米,或是半斤面。这些买盐的小商贩心想,盐虽涨价,却是有米面白送,算起来与以往的价钱也差不离,于是也就不再抱怨了。待他们适应了这价码,慢慢没米面送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景安帝大笑。

秦凤仪虽然自称没跟他爹学做过几天生意,不过他“梦中”那几年,没考过春闱,没做过探花,更没做过官,还是跟他爹学了一些生意的。而且他本就是出身商贾之家,家里主要的来往对象,也多是商贾人家。秦凤仪这人吧,虽然为人做事经常受清流诟病,但论起脑筋灵活,大概是因为出身商贾,这小子的确机灵百变。

景安帝原想着,秦凤仪能把这事说破已颇具胆量,而且关键是,并不是景安帝有什么暗示,秦凤仪才去说宗室改制之事的。他完全是话到此处,情到此事,并未多想,直接就说了。这尤其难得,可见秦凤仪亦是打内心深处认为,宗室的确是要改一改了。秦凤仪的这种见识,倒比待景安帝授意,然后他去捅破宗室改制之事更令景安帝欣赏。其实,依景安帝对秦凤仪的喜欢,景安帝心中第一个拿来捅破宗室改制之事的人选并不是秦凤仪。偏偏不需暗示,秦凤仪就说了。景安帝不是个不爱惜臣子的人,能在朝为官的,没有傻子。尤其是朝中重臣,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们尽忠朝事,一则是读书人的理想、读书人的本分,但与景安帝彼此之间,未尝没有君臣情分。怎么说呢,那句老话,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在景安帝的计划中,便是有人负责把此事捅破,如今秦凤仪做到了。哪怕宗室要针对他的小探花,景安帝也会护住秦凤仪。不过,秦凤仪的表现远远比景安帝预计中的更好。怎么说呢,这孩子的潜质像是一座待你去挖掘的宝藏,便是以景安帝的眼界,都认为他平生所见的出众人物,秦凤仪年纪虽小,却是不比许多前辈年轻时逊色的。

待用过早膳,景安帝与秦凤仪道:“你这就去宗人府当差吧,待有事,朕再叫你。”

秦凤仪应下,行一礼便退下了。

接下来的事,就不只是朝堂上的唇枪舌剑了,更多的是利益上的交换。就像秦凤仪说的,朝廷要动宗室这样巨大的利益,总要拿些什么来安抚宗室。秦凤仪虽则与往常一般与二皇子在宗人府当差,但现下他是真的闲不住了。

二皇子与秦凤仪相处的时间不长,却极信服秦凤仪,私下同秦凤仪说了:“有人来找过我。”二皇子不好提那人姓名,接下来的话,却是不知要怎么与秦凤仪说。秦凤仪看二皇子有些犹豫又有些为难,却还想与他说的模样,先道:“让我猜一猜,我想,必然是宗室的某位长辈私下同殿下说了些什么,尤其是殿下以后也是要做宗室的。今日裁撤宗室许多粮米,以后殿下的后代,一代代爵位传承,到最后怕也有人难免沦为寻常宗室。像眼下的寻常宗室,又有哪一位不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