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龙驭宾天(第2/3页)

太子高憭自大行皇帝重病以来,每日主持朝政,下朝之后便来到紫宸殿,侍奉病榻之前,无一日倦怠。

因承受不住陛下宾天之痛,在啼嚎中昏厥过去。

……

“贵妃娘娘驾到。”内侍一声唱和,延英殿内的重臣们纷纷整装正冠跪倒参拜。

“参见娘娘。”

贵妃也换上了素缟,去了往日华贵的配饰,头上也只有几根木质发簪固定着头发……贵妃的手中尚攥着绢帕,一边擦泪一边任由宫婢将她扶到高位坐了,底下的户部尚书大人见了,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娘娘保重凤体呀,太子殿下悲伤昏厥,您若是再不保重,这江山社稷该如何是好?”

户部尚书这一哭,其他大臣也纷纷抬起袖子“掩面而泣”……

这时,反倒是一直不住擦泪的贵妃娘娘“坚强”了起来,捏着绢帕在脸颊上点了两下,说道:“列为臣公,快快请起。”

“娘娘保重啊。”

“快请起来吧。”

“谢娘娘。”

……

贵妃娘娘环顾一周,哀伤道:“陛下龙驭宾天,丢下这大好河山,遗下我孤儿寡母。太子至诚至孝,受不住这份伤痛昏厥过去了,本宫不忍列位臣公久等,便替太子来此走一趟。”说着贵妃娘娘抽泣了两声,继续说道:“列位臣公,为保朝廷一切稳妥,还望列位臣公砥砺齐心,辅佐吾儿……辅佐太子,顺利延续呀。”

“谨遵娘娘懿旨。”

“娘娘请放心。”

……

京城各大城门洞开,身披素缟的上百名驿官如离弦之矢,快马加鞭出了京城,往各地奔去。

由于燕国国力鼎盛,太子人选早已落定,且太子早已成年无外戚之患,边境安稳亦无战乱风险,大行皇帝宾天的消息不必秘密传达,所有传令官皆身穿素缟,手持三尺白布条,一边往目的地赶,一边不时叫道:“大丧啦,大丧……”

当然,除了驿馆外,还有诸多信鸽飞出,其中不乏海东青此类猛禽,带着大行皇帝宾天的消息飞往各地。

如北海这种地方,使用驿馆传令是不现实的,一则路途遥远,二则路途凶险……

这批海东青就是朝廷专门培育出,用以与北海这类边陲之地传递紧急消息的信使,一般来说从京城出发到北海即便是快马加鞭,一驿换一人,日夜兼程……至少也要两个月,但使用海东青的能缩短不少。

大行皇帝的棺柩会敞开停灵三日,供京城的皇子皇孙叩拜,瞻仰。

三日后,为防仪容有损,损害天威,内庭会下令将棺材盖扣死,钉起来。

按照太子的意愿,是停灵四十九日还是八十一日,甚至百日……供从各地赶回来的藩王和封疆大吏叩拜。

停灵越久,太子在朝廷和民间的评价就会越好。

燕国尊孝悌,而大行皇帝停灵,太子作为皇帝的接班人是要每日都到场的,即便白日里操持朝政,晚上也是要为大行皇帝守灵的。

可以说……大行皇帝停灵越久,对太子来说就是越长的考验。

据燕国的史书记载,曾有一位皇帝停灵三年之久……

而那位为皇帝守灵三年的太子驾崩后理所当然地被尊为“至孝仁圣……皇帝”。

很快,朝廷颁布了一道旨意。

皇太子宣布大行皇帝停灵百日,自各地接到大行皇帝宾天消息起,四十九日内不准宰杀牲畜,百日内不行丝竹作乐,百日内不行嫁娶之事。京城百姓百日内摘冠去缨,服素缟,各地各级衙门官员百日内宿于府衙之内,彻夜燃一灯或一烛。

勒令各地藩王,公,侯,伯等累受皇恩之家,各地三品及以上官员,即接到旨意后即刻动身,进京吊唁。

另,大行皇帝龙驭宾天之讣告,将发布各个番邦国行馆。

最后,高憭还特别下旨,召集全国所有天师,高僧火速入京,为大行皇帝举办超度道场法会。各地,各级府衙,天下百姓……见天师,高僧之车马,需大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