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洞庭之围(第4/5页)

小小一方装蛊的盒子送到重甄手头时,他凝视了一阵。

少年时戛然而止的懵懂恋情,二十年一生风尘仆仆,以一身功夫与江映名姓为代价,一个小姑娘憨态可掬的笑靥,最终只化作手头轻轻一物。

回想起的,却是更早更早,四岁习武入门那年,铜先生讲的一番话。“持月影剑者,便为君子。君子喻于义,不忧不惧;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剑理可以不懂,却不可不做君子。反其道而行之,剑术再高,也不过庸人而已。”

重甄忽然有些恍惚。

踱步走出宅院,不知不觉来到小东山。

在当年作别的树下静立良久,重甄终于轻声道,“当日诺言,我终于一一辜负。”

·

再之后,他寻到尹宝山,托他将神仙骨送往三神山交予方鹤。待她情形好上一些,便可送往青龙寺将养数月。待到中秋之时,正好可以随青龙寺弟子一道前往终南山。

对外宣称是郁氏病弱小女去往青龙寺养病,并给她拟了个大名,作郁灵昭,乃是“玉”灵招之意。

每年八月十五,长孙茂皆会去往终南山,从不失约。

两人相遇一见,长孙茂自会明白。

哪怕他再大的气性,到那时恐怕也该烟消云散了。

起初青龙寺数月,她如蒙混沌之中,不知身在何处,又常常梦见萍月忧思,并不比在三神山中情形好上多少。

直至又回到终南山,听着河对岸少年比剑论武,终于渐渐清醒过来。

叶玉棠大梦方醒,临窗而坐,头顶阳光刺目,竟如重回人间。

·

谢琎吹了小两个时辰的笛子便有些累了,便歇了一阵。

不知不觉打了个盹,一睁眼天已发白。他心道不好,惊呼一声,正欲上前致歉,谁知叫了几声,窗边的女子依旧没醒。他连日舟车劳顿,困倦之极。又倒回去酣梦,一觉至正午,那女子仍靥在梦中,怎么都叫不醒。兼之江彤复又发起烧来,他只得将两人留在屋中,出门买药。回来时在楼下叫了两荤一素一壶小酒,上楼来,哄着江彤好歹吃了两口馒头,方才一口药一只糖葫芦的喝了半碗药。

江彤一觉睡到夜半,勉强咽了点东西喝了几口药。桌上的东西都没有动过,谢琎方知道郁姑娘仍没醒来,便有些急了,本打主意去找大夫给她也开一剂方子,却又想起,若大夫问道她是怎么睡着的,为何要睡,他该如何作答?若不作答,大夫未免不能对症下药;若如实答了……庄主可是再三吩咐过,切不可透露玉龙笛谱的消息。

思前想后,谢琎索性倒头便睡,打主意第二日一早,若郁姑娘再没有醒来,自己便去寻大夫,只说她酣睡便是。

第二日刚微微发亮,谢琎一骨碌坐起来,先探了探江彤额头,仍烫着,却比昨日好些,方松了口气,便又去瞧郁姑娘。

郁姑娘仍没有醒。

沐浴在熹微之中,时而眉头微蹙,时而双拳紧握,不知靥在什么梦中。

好歹有些动静了……谢琎松了口气。

可就这么盯了一会儿,他不由有些出神。

总觉得,数天不见,郁姑娘好像长得有些不一样了……

具体哪里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

只是起初从她娟秀面庞上捕捉到的不凡气宇,具体来说,此刻似乎变得更多了几分。哪怕闭着眼,也有些生人勿近的意味。

还有曲蹲在窗沿上那条腿,远远一看,显得格外修长。

谢琎心头嘀咕:他怎么记得,郁姑娘比江彤还矮上些许来着。

想到这,不免递出雪元剑丈量,心头估量了一番,道,“这么小不丁点,腿不得到胸啊。”

还有眼睛,刚才他怎么没有注意到。

并不是初见时的少女杏眼,微狭而长的丹凤眼。一抬眼,半褶匿入眼睑,光是气势便压人两个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