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繁华落尽 【风华】(第2/6页)

徐姑姑掩袖低笑,姿态秀雅,柔声道,“红鸾星动是好事,郡主为何着恼呢?”

我顿时瞪了她,不知该恼还是该笑,连徐姑姑也来打趣我。

“相爷还在前厅,郡主先去给公主请安吧。”侍女锦儿在一旁轻声笑道,及时替我解了围。

“也好。”我佯作不在意,转身便走,却暗暗低了头,掩藏颊上再度升起的羞红。

我们实在是一对顽劣的兄妹,自小到大都是这样。

看在世人眼里,哥哥风流俊雅,我美貌尊贵,都是世人仰慕的神仙人物。

然而,名门贵胄的风流雅致都不过是表象。

私下里,我们也是一对平凡兄妹,也如平民家的少年男女一样,也会淘气玩闹,为着微末小事争闹不休;也会娇痴任性,在父母面前永远似长不大的孩子;也会忧伤无奈,在心中藏起一份小小的隐秘情怀……

一阵风吹过,细碎纷黄的桂花扑簌簌掉落廊下,馥郁袭人。

今年的桂花开得早了些,现在就开始凋落了。

我自顾低头而行,却被哥哥的话触动了心事,一时间,满心都是惆怅。

说什么红鸾星动,将遇良人……我的良人去了皇陵守孝,未满三年之期,怎能回来娶我。

三年,不知道是多漫长的时光。

我怔怔望向远处空濛天空,轻轻叹了口气。

那偏远的皇陵,遥隔重山之外,此时已渐入秋凉了吧。

风流

我出身于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自我朝立国三百年来,一直是士族首领,在门阀世家中声望最隆,与皇室世代缔结姻缡,执掌朝中重权。王氏一门,历代鸿儒高士层出不绝,留下传世的才名,深受天下仕人景仰,衔领文藻风流,是为当朝第一望族。

自王氏以下,谢氏、温氏、卫氏、顾氏,四大望族同为中流砥柱,使士族外戚在朝野的权势不断扩张,鼎盛之际几乎可与皇室比肩。士族高门的风光,一直延续到先皇时期。

先皇登基之初,三王夺位,勾结外寇发动叛乱。

那一场战争整整打了七年,士族精英子弟,近一半都参加了这场战争。

太平盛世之下,谁也没有想到,那场仗会打得这么久。

鲜衣怒马的贵族子弟只想着驰马沙场,建立不世的功业。

然而连年征战,民间农耕荒废,田庄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更遭逢经年不遇的大旱。七年战乱,死于饥荒和战乱的黎民数以万计。

许多年轻的士族子弟,将他们滚烫的热血和鲜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疆场。

这一场浩劫过后,士族元气大伤,大片田庄被毁弃,世族不事稼穑,代代依赖田产农租为业,很多失去了财力支撑的世家,再无力支撑庞大的家族,门第倾颓于一夕之间。

恰逢乱世之际,寒族出身的军人却在战争中因为军功累升,迅速扩张势力,掌握了庞大的兵权,一反我朝数百年来 “重文轻武”的策略。昔日备受轻慢的卑微武将,逐渐站到了权力的顶峰。

当今皇上登基之时,北方突厥与南境邻国时时滋扰,边患不断。

经年大旱之后,国库空虚,疫病横行,穷极生恶,终于在建安六年酿成十万灾民暴乱。

各地官吏趁乱中饱私囊,大行舞弊之事,军中武将趁征战之机扩充实力,拥兵自重,以军人为首的寒族势力渐渐占了上风,逼得朝廷步步退让。

那个煌煌盛世的时代,终于一去不返。

数十年争斗下来,几大世家纷纷失利,权势不断旁落。

唯一还能够屹立在风口浪尖,与之相抗衡的只剩下王谢两族。

尤以王氏根基深厚,派系广植,更有庆阳王手握南方驻军二十万之众。

只要国本尚存,要想动摇我的家族,只怕没有人可以办到,即便是皇上也不能。

父亲身为两朝重臣,官拜右相、兼大司马之职,封靖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