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鎏金佛像

周末, 冯妙按约定的时间去了珍古斋。之前有几次吴老板找她帮忙,都是拿了东西来给她看,冯妙有两年没过来了, 琉璃厂似乎更繁华了许多,游客熙熙攘攘,店面多、地摊更是挨挨挤挤,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

吴老板这些年经营有方,借着收藏市场节节升温的东风, 把隔壁的店面也扩大进来了, 冯妙到的时候,几个西裤马甲的店员各自忙碌, 冯妙刚到店门口,一个年轻店员便迎上来微笑点头:“欢迎光临, 女士您里边请。”

“哎呀,这位你都不认识, 这是冯教授。”店员小刘嫌弃地一把把他拉开, 殷勤笑道, “冯教授您来啦,快请快请。”同时推了一把那个年轻店员道, “赶紧上去说一声,冯教授到了。”

“别那么客气, 你们带我上去吧。”冯妙道。跟着店员转过店面后边,走上木制楼梯,圆滚滚的吴老板闻声已经从楼上迎了下来。

“冯教授来了,您受累, 陈女士等您半天了。”吴老板招呼小刘, “再去换一壶好茶。”

小刘答应一声利落地跑去泡茶, 年轻店员趁机拉住他,小声问道:“刚才那谁呀?”

“不认识吧,下次记住了。”小刘眼神示意了一下楼上,说道,“知道咱店里出的那陀罗尼经被不?看见没,就是她买走的,咱们老板八十块钱卖给她的,现在得值好几千万。”

年轻店员缩了下脑袋,捂嘴笑道:“她就是冯妙呀,哎妈呀,老板现在提起来还直拍大腿。”

吴老板把冯妙让进去,屋里的人见她进来忙站了起来,吴老板介绍说这就是唐卡的持有者陈女士。陈女士看上去五十来岁,知识分子模样,陪着来的年轻女孩是她的女儿。

这件唐卡的吸引力对冯妙来说是足够大的。唐卡本身就十分珍贵了,刺绣唐卡更是非常稀有,存世量极少,制作工艺已经濒临失传。据她所知,永乐刺绣唐卡目前存世只有两件,都在大昭寺珍藏。如果吴老板所说是真的,这件东西的价值可想而知了。

陈女士的外公姓李,清末留学欧洲学美术,偶然见到这幅唐卡,被当做装饰品挂在一个乡村古堡的墙上,便借口画上是他信仰的中国的神,用一件差不多大的油画换到手中,抗战胜利后带回到国内。老人五几年就已去世,去世前告知了女儿,家人悄悄收藏至今。

“那你们找我是想……”

“我是想请您修复它。冯教授,您看了东西就知道了。”陈女士打开一个长盒,拿出卷在一起的唐卡,小心翼翼展开一些。

随着她的动作,冯妙仔细看了看,这幅唐卡用的是上好的蚕丝线和金线,在丝绸底上绣制而成,满绣,做工十分精美,工艺是明清的没错,一侧裱边有“大明永乐年制”字样,断代明确。

只是这件东西品相十分不好,肉眼都看得见灰尘,导致绣品看上去灰突突的黯淡无光,并且已经出现一片片细小的破损糟朽,丝线织物都十分脆弱。整体看上去还基本完整,实际上已经糟朽不堪了,皱巴巴的。

陈女士看来对这件东西的价值也比较清楚,介绍道:“说实话,我原本打算把它送去国外想修复,可是经过了解,这种文物无法出境,只能放在国内修复,我做过很多了解,您是国内丝织品修复的绝对权威,您要说修复不了恐怕就没别人能行了,眼下要想修复这件东西,恐怕就只有您了”

“你现在急着修复它,是想继续收藏,还是打算卖掉?”冯妙问。

“实不相瞒,放在我手里也没有条件收藏,家里需要钱,我打算把它卖掉。”陈女士说,“我知道冯教授很忙,您帮我修复它,等我卖掉它,需要多少酬劳您尽管开口,我一定照付。”

吴老板在一旁说道:“哎呦陈女士我不都给您说了吗,冯教授要是答应你修复这件东西,那一定是冲着文物本身的价值,不然您出再多钱也打动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