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页)

额乐跟檀雅她们说时,原话是“揍回去”,檀雅稍稍美化,也是维护她的形象。

“额乐还送了两个女护卫给沅书呢。”

虽说双拳难敌四手,两个人确实不多,不过格格出嫁,轻易也到不了那种地步,这女护卫不显眼,若真有个万一,也不指望她们真能大杀四方,只是比起陪嫁宫女,经得住长途跋涉去报信儿。

佟佳皇贵太妃也想到此,赞赏道:“额乐这孩子,心底有成算,配得上那句巾帼不让须眉。”

皇后和贵太妃颔首附和,宣太妃嘴角上扬,十分骄傲。

而有檀雅这一句话,皇后仔细一想,担忧便少了许多,若是格格们将来到蒙古也能相互扶持,比京里这远水可更能解渴。

……

沅书跟额驸回蒙古后,胤祜、弘历他们滞留广州已有月余,这里是大清的对外港口,商船和舶来品甚多,也接触了不少外国商人和传教士。

他们亲眼见识传教士煽动人心,有些人还对大清百姓十分傲慢,甚至还有人试图干涉大清地方管理,触犯律法。

而也正是因此,雍正才在登基后不久,又一次下令驱逐传教士至集中之地,只有愿意为朝廷效力的传教士才能入京。

胤礽受先帝影响,对西学曾经也十分用心的接触过,只是这些年断层,正好到了这里,他便派人请了不少传教士来,当然,是秉承善意的传教士。

之后还搜罗了西方的书籍命人翻译,还有传教士和大清海商带回来的西方物件儿,不限于摆件、饰品、服装,还有火器和一些药品之类的东西。

总是所有从前没见过的,他们都要瞧一瞧。

这其中有大片的琉璃,据传教士说,外国会用在窗户上,就连大清海商也说,这种琉璃窗户,比纸糊的更保暖,也更美观。

这种能够改善生活水平的事,自然是要立即派人报到京城。

但雍正第一时间便知道了,直接命内务府大量采购这种琉璃,准备给宫中换上新式琉璃窗户。

还有旁的许多新奇的东西,弘历这个年纪的少年自然有些兴趣,但于他而言,仅止于兴趣,并不十分热衷。

倒是胤祜极有兴趣,整日里都跟在二哥身边,连听带问,还用他额娘给他写得对话,跟外国人简单交流。

他多年来受到额娘们言传身教,包容度高,也并不自大,许多于他来说天方夜谭一般的理论科技,都让胤祜见到了另一个世界。

胤祜的算学启蒙于檀雅,大概是基础打得牢,后期学习时轻松,对算学的兴趣一直不减,在算学上的造诣不低,可看外国的算学书说容易却只是相对于身边的人。

这让他起了胜负心,如饥似渴地吸收,胤礽亦有优势,两人干脆便一起研究那些书籍。

这一看一对比,便发现短短数十年,西方变化极大,许多奇怪的东西似乎都是这些年出现的。

弘历被动的听着他们讨论,政治、经济、文化……涉及方方面面,偶尔也会参与几句讨论,常常会意见相左。

而三人,包括偷听的雍正,唯一统一的意见,便是在听到某些国家的政权变更时,都表示排斥,他们都维护皇权。

还有某些外国商人认为大清海禁过于严苛的话语,几人都十分不屑,他们已经听大清海商说过,大清海商出海,那些国家也有许多港口保护政策,有些甚至不允许大清海商登陆或者靠近港口。

不过都是趋利避害,大清的海禁不可能取消。

只是讨论时,三人和第四人对西学的态度迥异,总是说服不了彼此。

胤礽会稍稍偏向于弘历,常在两人争论激烈时打断,胤祜总处于弱势,也知道不好太跟弘历争执,便摆弄着一面清晰照人的玻璃镜,叹道:“如果能有机会出使,亲眼看一看便好了……”

这只是他少年人的期望,自然无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