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民国深闺成物理学家(第2/5页)

刚好,过江鲫两边都没有忽视,合理地运用剧情,完美讨好了创业派和学校派的读者。

故事中虽然沈明行的餐饮事业宏图大展,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学习的要求,他本就就读于伦敦大学的强势专业农业,班内五湖四海的学生都有,竞争很激烈。

有一次,家中父母重病,他想请假回国一趟,却被教授告知如果回去缺考了,这门就不及格,将来可能无法毕业。

可如此严格不予变通的教授,转头就对本地的英国同学批了假。

那天考试他是边哭边应试,最后拿下了这辈子最难忘记的第一名。

法租界的一栋小洋房里,季明望一家三口人正在吃着西式早餐,季父则是拿着报纸,看得十分认真。

妻子拍了拍丈夫,说:“快别看了,先吃饭吧。”

这一拍竟然把丈夫的伪装给拍掉了。

报纸被拿掉后,三大五粗的汉子忍泪的模样暴露在家人面前,见被旁人发现后,直接用手按着眼眶,不让人看。

不过肩膀还是一耸一耸的,像是十分悲痛的模样。

这可把季明望给吓了一跳,低头看看,父亲手上拿的是自己出的报纸啊!

不会因为报纸做的太烂,把平日里严肃不苟言笑的父亲直接气哭了吧?

他连忙接过仆人的热水,孝顺地将水递过去,一边顺着父亲的背一边安慰:“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您快别哭了。”

看得季父更难受了——季明望在去留学之前,是非常嚣张不羁的性子,结果留学回来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性子变得平和又懂礼貌。再想到儿子平日不爱跟他们说德国留学的事情,莫不是就跟过江鲫的小说一样,被德国人欺负得够呛,才导致性情大变?

忽然,季父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人,就是同季明望同行,却死在越洋船上的那个小玩伴。

当年季明望只寄了寥寥数字的家书回来,说明了这件事,他却以为儿子朋友只是不服水土才重病身亡,现在想想,里头能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而这留学的四年期间,他和妻子竟然没有太多关心儿子的生活,家书里最多提及的就是“不要胡闹,好好读书”。

想到这,季父深深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过了半天才让自己的情绪缓和过来,说:“对不起,你真的很棒。”

这话一出,季明望吓得差点水杯都拿不住了。

自家父亲从来只有骂他的份,啥时候还讲话那么和气又温柔了?他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面上看起来不要那么震惊,一字一句地说:“父亲,如果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季父:…

以上对话经常发生,不仅在北城,随着过江鲫名气的壮大,竟然让《新时代》这本小杂志,越江过海,来到了上海。

此时的上海重思想重教育,不仅拥有着最多的学校和老师,还有着国内数一数二的出版社。

处在市中心的《申报》编印大楼办公室,坐着一个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旁的同事都管他叫凌云,凌主编。此刻,这主编现在就正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在看《新时代》。

看着看着,忽然地,凌主编激动地从软椅上一跃而起,拿起挎包水壶帽子就往外走。

这突然的动作把周围工作的同事都吓了一跳,问: “凌编,你这是要出差吗?”

不然一向爱蹲办公室看文章的主编,怎么会突然往外头走,还用这种义无反顾的表情?

面对同事的疑惑,凌云心情颇好地摇摇头,解释说:“我要去北平,找这个叫过江鲫的作者,让他把小说登到我们申报附属的民报上。这么好的小说不让更多人看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闻言,众编辑来了些兴趣,纷纷不客气地伸手向凌云要杂志,“给我看看。”

“你们可得小心点,这杂志是我朋友从北平带过来的,上海独一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