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扩大生产规模(第4/8页)

这个时候,沈烈订的梳棉机也到了,这次的梳棉机还是五十年代进口的丰田机器,机器到了后,沈烈和江春耕便埋头开始改造。

沈烈到底是改造过不少台了,经验足,又有江春耕从旁打下手帮忙,不过两天功夫,就改造差不多了,又把那些从内蒙进来的羊毛放上去开始分梳,根据分梳效果调整轴距。

要知道原料不同,梳绒的方式也有不同,长绒短绒分梳方法不同,粗绒细绒分梳方法不同,于绒的干度湿度不同,梳绒方法也不同,甚至于分梳第一遍和分梳最后几遍的需要机器间隔也要不同,这些都是沈烈在帮着社办工厂和彭天铭修整调整机器中慢慢领悟出来的。

梳绒机调整这是一个细致活,好在沈烈现在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也一直在琢磨着改进机器,现在他改造出来的这机器,提纯度上,比起正儿八经的梳绒机并不差,甚至还要更好。

那些中外联合研制的大型梳绒机,他也研究过,虽然看着厉害,分梳一遍原绒就行了,速度快,但其实提纯度很低,只有百分之九十,而且机器下面的风筒毛里还有不少含绒量,这么浪费的方式,肯定不适合他们这种小户。

也只有他们这种小户梳绒方式,才能做到高提纯度。

沈烈和江春耕商量:“我是计划着我们以后就不收下脚料了,开始专门弄好羊毛来分梳,落下来的下脚料,我们自己用另一台梳绒机分梳,这样一台机器梳好毛,一台机器梳下脚料,再做大了,我们就不要下脚料了,把这些分包给别的人家去梳。”

沈烈是想着,现在有一个林荣棠,以后还会有别人,到时候可以和别人合作,正好自己的下脚料给别人,形成一个产业链。

江春耕:“一时半会,村里估计干不起来,毕竟成本高。”

沈烈却笑了:“我看着用不了多久,各村都得安装起来梳绒机。”

一家两家挣钱了,梳绒机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起来了,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梳绒机安装好了,也到了招人手的时候了,他需要将现在梳绒机上的六个人分开,刘金燕带领两个熟练工,搭配三个新手,另一边胡翠儿带领两个熟练工,也搭配三个新手。

他要招人的消息放出去,结果之前争着抢着要来他这里干的,却是说话有些支支吾吾的。

冬麦好笑:“她们现在都看着林荣棠那里眼馋,要去林荣棠那里干,咱这里倒是被人冷落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林荣棠发大财了呢!”

沈烈:“你知道他买羊毛的钱哪里来的吗?”

冬麦不懂:“不是孟家给的吗?”

沈烈:“孟家哪那么好心,能白给?孟家想利用他,但是人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孟雷东贷款给他五万块,给他要高利息。所以林荣棠挣钱了,孟雷东要分梳绒机的成,林荣棠赔钱了,孟雷东也要挣利息钱,里外里,怎么都不赔本。但是林家这里就难了,利润太薄,根本折腾不起,林荣棠现在猖狂,也就一时,最后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冬麦听这个,可真是大开眼界:“还能这样?孟家这算盘打得厉害!”

沈烈:“孟家现在也把陆靖安拿捏得死死的,听说陆靖安过去了孟家厂子里干,被管着,想有个什么小动作都不行。”

他不得不感慨,孟雷东确实是个人物,一代枭雄,不得不佩服人家。

只是可惜这么厉害的哥,却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妹,要不然也不至于让孟家那么丢人现眼。

两个人这么聊了半天,最后冬麦叹:“太远的咱管不着,现在大家都更想去他那里上工,咱招人可不好招了!”

沈烈:“招工的事,宁缺毋滥,实在不行隔壁村子找找,他也就一台机器,听那意思,两班倒,也才四个人,还不至于把天底下的梳绒工都给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