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以利用贵族(第2/7页)

只是各地诸侯心里急啊,不,比起他们来,是各地的贵族们面对盐价的巨大冲击,他们都顶不住,倒是也想来寻刘元要盐的,但是刘元开出来的价为几何,再有那定价的条件,他们要是都运回去,那他们就没有利了,一合算下,不划算的买卖自然是不能做的。

可是他们不想做,倒是有不少的百姓往背地去,偷偷买了盐回来以自用,对,他们是不能卖盐不错,他们可以凑钱买盐啊。

如此一来,贵族们的损失越发惨重的,因而不少人都上折请奏,道让朝廷出面调高刘元的盐价。

刘邦巡视一圈竟然没有搞事的回了长安,刘元倒是诧异,而长安那里传来了消息,终于建成的皇宫得以命名为未央宫,而吕雉的宫殿也得以命名为椒房殿。

宫殿大成,刘元与张良的婚期也终于定下,却是十一月初八,刘元收到吕雉特意让人送来的消息时,同样也得到了刘邦命人送来的除北地的贵族外,近乎大汉半数以贵族的联名上奏,只为让刘元抬高盐价。

刘邦也直接啊,事情是刘元惹起来的,就让刘元解决便是,他一个当父亲的人,面对联名上奏,自觉应付不过他们,因此干脆的不应付了,只管放手让刘元来。

云中的学校已经建成,招生,刘元发布教育的重要文书,以令云中所有的人都起了学习之心,有盐利撑着,刘元直接广而告之,凡在北读书者,三年之内免束脩,只为了引天下有读书之心的都来读书。

得贵族承诺的八年教育啊,刘元目光灼灼,十年之后,必成一辈人才,到时候,她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为大汉培养人才。

正好刘盈留下,刘元一边带着刘盈巡视北地,一边也让刘盈去学宫读书,学生们不知刘盈的身份,可是先生们都知道,架不住刘元有吩咐不许他们区别对待,最后他们也只能选择性地忘记刘盈是太子一事。

而刘盈在云中遇见的人,听过的课完全不是从前在长安可比,他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总被人无视,直以为自己谁都比不上,在云中的学校里,先生们上课,学生们回答,哪一个都是公开的,刘盈也才知道自己一点都不差。

而且每日所学,先生说的内容刘盈要是有想不明白的还会回去问刘元,刘元要是不在还有一个徐庄,孟非,每一个人都会刘盈的讲解,才几个月,刘盈的气质大变。

刘元很是满意,反而更是坚定要让刘盈继续地留在云中,至于长安送来的信,在没有办完事情之前,先放着。

再放着,眼看吕雉催促,贵族联名上告刘元,刘元哪怕一直不慌不忙,只管将北境的事全都安排妥当了,都到十月了,再不想回也得回了,刘元也才带着刘盈准备回长安。

上一次的争论确实为刘元准备了不少的人才,因而北境尽落入刘元的手里,先把贪官污吏都查抄了,祸害百姓的人也解决了,然后再与贵族们合计,撤掉的人,刘元有一半可以交给他们来选,而另一半,刘元即换上了她的人。

总的来说,刘元并无意赶尽杀绝,逼得狗急跳墙,吃亏的只能是她。

打一巴掌再给颗甜枣,对付贵族们十分可行。

因此北境虽然闹的动静有点大,在刘元不吝啬给他们好处的情况下,还是很太平的。

所以刘元回长安准备大婚,想着刘元也不小了,大婚是得在赶紧的,所有的官吏都高高兴兴的送刘元回去,徐庄第一次被刘元带上一道回长安。

贵族联名上奏要朝廷插手调整刘元盐价的事还没完。刘元回去是要大婚,那也得应付此事,毕竟刘邦摆明了不插手。

徐庄还没有去过长安,思来想去还是应该跟着刘元去长长见识,否则都要成井底之蛙了。

回到长安的时候,刘元没想到会在城门看到萧何,诧异地看向萧何,还是赶紧的上前来与萧何作一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