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4页)

沈萧摘了片芭蕉叶,又洗干净后,稍微用火烘了烘,这才在中间的位置戳了个比竹杯口稍微小一点的洞,然后将芭蕉叶盖在竹杯上,再用竹杯盖覆盖。因为竹杯盖压着,芭蕉叶外围以前就被压凹了下去,沈萧再把叶子两头用草绳捆着,静等这次试验结果。

几分钟后,围坐在火边的大家一看,芭蕉叶底部果然已经有水气汇聚,只是还不明显,但叶子表面已经有湿气。过了一会后,水气越来越浓,渐渐有水珠滴落。

芭蕉叶的叶面有一层膜,不会沾水。水珠从竹盖上滴下,渐渐就在叶低汇聚。等到第一口水在芭蕉叶的底部凝聚后,沈萧也顾不得温度高,当即就将里面的水倒进了准备好的竹杯里。与此同时,大家都伸头凑了过来,看着杯底那浅浅的半指甲盖清水,全都展开了眉。

“有水了。”几人无不欢欣,虽然现在就这么一点,但几个竹杯同时用火烘着,相信第一口水很快就会出来。

因为试验的成功,大家动力也就来了,装水的装水,采芭蕉叶的采芭蕉叶,做竹杯的做竹杯。水蒸气滴滴答答,每一滴都是他们活着的希望。

见蒸水的事已经初步见效,沈萧道:“这水只需要一个人看着就好,我们其他人去找藤条和树皮吧。看能不能今天就做出个鱼笼来,晚上下海捉鱼。”

“这事我来做吧。”英子主动道,“我已经好多了,只要去接水而已,应该问题不大。”

沈萧本想让她继续休息,但转念一想,还是答应了,“行,那就交给你了。”没有贡献的人容易被排斥,英子估计也是想做点什么好让自己心安。

岛上有植物,藤蔓之类的东西不少,沈萧她们几个找起来也不算多费劲,很快的,她们就搜集到了十多根藤蔓。

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沈萧还特意提前叮嘱了,藤蔓只折旁支,主干的部分得留着。现在是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植物编制的渔网在下水后,很容易被泡烂,她们想要长期发展,还是得要尽量可持续发展才行。

“我们是编渔网还是做鱼笼?”方明雪问道。

渔网的话,就得根据地理位置,需要有个凹字型的地方,然后用网封口。鱼笼的话,自然是无论哪里都行。但两者相对比,优缺点也很明显。渔网范围大,相对好编制一点;鱼笼的话,范围小,编制难度也高上一个层次。

“先编难度低一点的渔网吧。”沈萧道,“只做格子状交叉编制的话恐怕不行,到时候断了一根绳子,整个网就废了。我们可以尝试交叉打结的办法,这样做网会牢固很多,就算有一两处破损,我们也能修复,就是网洞会比较大,小杂鱼捉不了,只能网大鱼。”

“那就先试试渔网吧。”大家都有些跃跃欲试。

两根藤蔓之间相互打结,这种事不是很难,四人磕磕绊绊试了几次后,很快就上了手。因为这网不好弄的太过分散,她们四人干脆两个人编网,两个人去找藤条。同时为了公平,四人份两组,轮流去做这两种活。

一直到傍晚杨泓回来,她们的第一张渔网终于编织好。杨泓见到后,忍不住拿起来看了看,道:“看上去挺结实。”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网到鱼。”

“试试再说。”

因为渔网有将近两米长,而且底部还绑着碎石,沈萧和杨泓两人一起将网给抬去了礁石处。

礁石处石头挺多,两人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将网两边多出来的藤蔓分别系在两块不同的石头上,让渔网和渔网内部的石块呈封闭式状态,只要有大点的鱼进到这里面,在潮水退下去后,它们就很可能会被留在这里。

将渔网布置好后,沈萧拍了拍手,祈祷道:“希望明天来能有所收获。”

“但愿。”杨泓在海水里洗了洗手,他问沈萧道:“蒸水的事还顺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