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5/6页)

听到李贤因这么说,立刻就有一个董事接下了话头,“现在S.M每个季度的报表都显示我们在盈利,对我们进行投资是绝对划算的……”

这人的意思就是投资S.M不会亏,怎么还要什么额外的回报?

在这之前林在贤也是这么想的,但看着李贤因笑盈盈的表情,他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这种略显无耻的理由很可能混不过去。

李贤因听完一时没说话,往后靠在了椅背上,看了看手表,已经快要到午饭时间了,考虑到自己的肚子,也不打算再谈下去,“我直白说了吧,上次林理事和我谈的时候说过,如果有大笔资金投入的话,可以劝说股东们转增注册资本。”

提到注册资本,会议室里瞬间议论四起,气氛一下就不太好了,金英敏完全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满脸疑惑的转头看向林在贤,他们可不知道林在贤有对李贤因做出过这种承诺。

林在贤抽了抽嘴角,他也没想到李贤因居然还记得这茬,当时就是想诱惑李贤因出钱随口承诺的,毕竟最开始谁也没想过李贤因是一只披着羊皮的霸王龙啊,想着忽悠一下钱就投入运营了,转增注册资本的事儿完全可以拖着,时间一久自然不了了之。

“如果股东们同意我单独增加注册资本,那么我可以对S.M进行至少30亿的一次性注资。”

一听30亿这个数字,会议室里更吵杂了,如果李贤因是单纯拿出这些钱来投入运营,大家都会很高兴,这笔钱能做的事儿可多了去了,然而涉及到注册资本,尽管这里并不全是股东,气氛一时间也陷入了焦灼。

只是在大家不满的时候,林在贤却呆在那思考起来,仿佛突然之间又觉得增加注册资本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他的股份被稀释之后一点也不亏一样。

所谓的注册资本很好理解,就是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几个创始人最初投入公司的资本,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创办这个公司最开始花了多少钱。

S.M.Entertainment最初成立与1995年2月,注册资本只有五千万韩元,当时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总共有三个出资人,李琇满出资三千五百万,占据整体股份的70%,另外两人中就有林在贤,而林在贤出资七百万拥有14%的股份。

在1997年H.O.T大火后,三个人同时增加了一次注册资本,从五千万飙升到五亿元,由于三个人都按股份比例出了钱,所以三个人的股份比例没变。

只要一个人出钱增加注册资本的时候其他所有股东都一起按自己的股份比例出钱,那谁的股份都不会被稀释。

这就好比大家一起花10块钱买了10桶水来浇花,花田是大家的,但老李出钱多,有7桶水都是他付的钱,所以花田里产出的花他也要分70%,有一天他想再买10桶水,按照比例他要付7块钱,其他两个人合起来付3块钱,这样大家占有花田的比例就没变。

但如果另外两个人都付不起钱,10块钱全是老李一个人出的,那状况就要变了,总共20块钱的注册资本老李付了17块,那他的占比就扩大到了85%,花田的花就要分85%给他,这之后其他两个人合起来只能分15%。

这就是韩国目前通用的、增加注册资本来稀释别人股份的原理,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没有这么容易,上市公司还会更麻烦一些,为了避免恶意增资,每次想增加注册资本也都需要得到三分之二股东的表决同意。

而在2000年BoA出道后和2001年三个创始人分别增加了两次注册资本,那时的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二十五亿。

之后的几年老李就迷上了股份互持,再加上各种来路的子公司,S.M的股份构成迅速复杂起来,期间增加的两次注册资本都不是全体成员一起增加的,大家的股份也都有变动,再加上上市之后的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如今S.M的注册资本已经超过2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