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3/4页)

不错,由于拜火教是善恶二元论的宗教,即非黑即白,善恶对立。

因此只要有代表“此世全部之恶”的恶神存在,那剩下的村民们就只会是好人,是善良一方。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青年初时每日憎恨愤怒,但到后来,不仅居住在村里的人都已经历经好几代,迫害他的村民们早已不在世上,连山脚的村庄都在历史变迁中消失不复存在。

连可以仇恨的对象都已失去,可青年仍然停留在原地,在这日复一日中,他那原本无处发泄但怨恨同样随着时间推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随后就是到了藻月前世所在的那个平行世界,第三次圣杯战争期间,不擅长战斗的爱因兹贝伦为了能够夺取胜利,为此采用作弊手段,想召唤出规格以外的英灵。

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关于青年的记录,在第三次圣杯战争中,将象征“此世全部之恶”的青年作为英灵召唤出来。

只不过青年生前除了被村民们冠以“恶神”之名外,本身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所以虽然以“此世全部之恶”的名义召唤出来,但他当时还不是真正的恶,也不具备什么超规格能力。

直至战败后被回收到大圣杯内时。

由于青年身上背负着村民们希望他是“人世间所有的恶”的集体愿望,结果进到圣杯的一刻,就直接被圣杯受理,发挥其实现愿望的功能。

就这样实质化的“恶”沉淀为黑泥,迅速污染了大圣杯内的无色力量,而这个只是被周围的人期望是“恶神”作为替罪羊一样的青年,意识也瓦解在这片黑泥中,仅仅留下自己是“此世所有之恶”的认知。

对于这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藻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或许听起来很奇葩不可思议,可实际上相似的情况并不罕见。

譬如在一些愚昧落后的地方,如果有个人不幸身边的父母家人接二连三出意外逝世,往往就会被周围的人当成“扫把星”、“灾星”,但凡出现一点不如意的事,都怪到这个“灾星”头上,认为是这“扫把星”带来的。

藻月突然知道了梅林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个故事了,因为就和很多成语的意思被误解一样,光看字面很容易先入为主,被“此世全部之恶”这个误导,以为是绝对负面的东西。

但实际上自然界本没有善恶,唯有人类才会去制定善恶,并将此概念加诸在事物上。

“此世全部之恶”这个概念,稍微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它根本是个虚无的命题。

说到底无非就是人们把各种日常生活中的不顺心,自身不想容忍的东西,就打上“恶”的标志,借此就可以尽情打压,给自己犯下的错误和无法改变的低落现实,寻找一个开脱的借口罢了。

只要人不愿面对现实想自欺欺人,那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借口,在想通这一点后,藻月就忽然更觉好笑。

不过也有些“恶”是属于人类大体上都形成共识想要排斥的,譬如混乱、战争、暴力等。

人类在大体上还是追求安定有序的社会,希望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想到这里,藻月突然灵光一闪,道:“原初的母海?”

然后她这个推测很快得到了梅林的认可。

如同在诸多神话的开头,往往世界都是一片混沌,直到混沌中诞生出最初的神灵。黑泥作为吞噬一切的混沌之潮,却也是演化出万物的生命之海。

咦?这么说来……藻月想到自己那黑泥塑造的身体。

“其实无需太担心啦~”梅林说,“迦勒底现有记录的英灵里,有几个是与外神相关,作为外神在我们那边世界的代言人,具备外神特质的。”

“???”藻月头一回知道这件事。

同时迅速意识到,梅林似乎有意无意的将迦勒底一些有意隐瞒的内幕消息透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