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乡试(第2/3页)

只是他跟常姝音的感情并没有弥合起来,庶长子像根尖刺一样横亘在两人中间,一碰就痛,听说萧伦倒也想了不少法子去求和,但常姝音只要往萧夫人那走一回,就又冷淡下来——因为之桃遗下的孩子至今还养在萧夫人处,因年岁小,没正经取个名字,下人们提起来,只称一声大哥儿。

萧伦当然不是没有去要过,只是萧夫人也有理由:“音娘已经有一个大姐儿了,她年轻,养好这一个孩子就不容易,等过几年,大哥儿再大一些,再给你们抱回去罢。”

萧伦要再说,萧夫人就不悦起来了:“难道我还会害了大哥儿不成?究竟养在谁那里好,你心里没数吗?我替你操心,难道还操错了不成!”

萧伦深知母亲为人,不能过分违逆她,无奈,只好罢了。

许融因此倒省了心,她也不会养孩子,而小婴儿能出的意外,就和产妇一样太多了,由萧夫人养着,是最好的选择,也算完成了之桃的心愿。

除此外,就是萧珊了。

萧侯爷还是心疼她的,听说正在赴考的举子里面扒拉,打算找出一个家世简单又品貌端正的举子来招婿。

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思路,能中到举人这一步身世都是经过朝廷几波筛选的,必然清白,又未婚,那就称得上年少有为了,前程也大有可期。

阮姨娘闻知以后,都有些意动。

她是翰林之女,虽然那已几乎是上辈子的事了,但这一点家传的见识仍在,举人到进士的门槛,没那么大,中了以后有侯府为倚靠,升官既比别人容易,又因为这一层关系,自动矮一截不敢欺负萧珊,这样的女婿虽然短时间内看着单薄些,长久来说,是有潜力且拿得出手的。

但萧珊不理解。

她长在勋贵圈里,自小耳濡目染,各家通婚都是圈子里面拉郎配,这个公那个侯,她嫁个没根底的小小举人,算什么?

门都没脸出了。

阮姨娘劝她都劝不通,她只是哭:“是个进士也罢了,一个举人……呜呜,我不嫁。”

“进士哪里还有没成亲的,”阮姨娘心焦,她多少懂行,“除非那丧妻的,难道你去与人做续弦不成?且不要说进士了,举子里没成婚没定亲的都不容易找,你爹现在要打听,都得托上不少关系呢。”

萧珊听到耳里,自动曲解:“我连个举人都难配么?呜呜……姨娘也看低我,我不如不嫁算了!”

她在家里闹腾,萧侯爷没怎么放在心上,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原没萧珊真正发言的份儿,萧信在考场里搏命的时候,他也终于择定了两个人选,拿回府来与阮姨娘比较选择。

“这个是湖广人氏,家里有良田千亩,是上一科的举人,今年刚二十岁,因一心举业,耽误了亲事。”

“这一个就是京里的,家境本来贫寒,中举后才好了些,人口则更简单,家中只得一个寡母,原来说过一门亲事,那女孩子福薄,定亲没多久殁了。”

阮姨娘听了,举棋不定,前一个家境算殷实,但隔得太远,万一这科不中,萧珊就得跟他回老家去,三年后再战;后一个倒是在本地,但又定过亲,又穷,只怕萧珊更不乐意。

萧侯爷不以为这是什么问题:“多给珊儿些陪嫁就是了,珊儿性子娇惯,若嫁过去,不需应付那些妯娌,只一个寡母,有我们看顾着,再厉害也欺负不着珊儿。”

阮姨娘听他说多给陪嫁,心里就平顺了:“侯爷说的是,钱捏在珊儿手里,就像二奶奶一样,二公子什么不听她的,凭她做什么都不拦她,还事事护在头里,也不错。”

萧侯爷见她也愿意,就拍了板,决定先叫人来当面看一看。

事未成,为了不显人耳目,他打算等萧信出场以后,命萧信去邀,文生之间结交要自然许多,邀来府里吃顿饭,成就成,不成赶紧再想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