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5页)

沈鱼这么夸,小姑娘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挣钱可以,不能耽误学习,知道吗?”夸完了,又叮嘱一句。

当初小冬跟着他做发圈,挣了一笔钱,家里苦日子算是熬过去了。

小冬自己能养家,就把妹妹送去上学,小夏九岁了,从一年级开始插班读书。

好在这会儿念书晚的学生比比皆是,小夏在里面也不显突兀,她聪明,低年级不难,后来跳了一级。

现在十一岁,三年级刚刚读完,下半年上四年级。

不过后来兴城卖发圈的小贩多起来了,售价一压再压,小冬生意不好做,沈鱼给他出了个主意,做了一批半指手套囤着,冬天天冷的时候一口气卖出去。

冬天写字动手,但学生不能学习不能一直袖着手,还是得忍着冻写字。

棉手套太厚不方便捏笔,细毛线织得半指手套就很合适了,在学校门口卖,但凡手里有点儿闲钱的,都愿意买一双。

为了这批货,小冬一家狠了狠心,把之前卖发圈挣得钱全压了上去,沈鱼还“借”给他们一笔钱。

这个生意就跟发圈生意一样,太容易被仿冒,贤惠的女人看个样式,自己买点儿毛线就能织出来,所以得一次性走大量的货,在仿冒品没来得及出来之前。

不得不说,小冬一家对沈鱼十足信任,一只手套都没卖就敢听他的压那么多货,家底儿都快掏空了,还背了债。

但结果证明,他们听沈鱼的是对的。

那些手套好卖极了,小冬特意拿了枝笔,卖手套的时候演示给学生们看,还让他们试用。

手套一戴上,不说立刻就暖和起来了,但最起码没有之前那么冻手,指头都伸不开了!

而且一点儿不耽误写字,捏笔握笔写字,都方便得很。

半指手套卖疯了,囤的货不到一个星期就给清空了。

是,是有不少手巧的,可还有那么多手不巧就是不会织手套的,就算会织,也没有人家卖的这个织的好看。自己织还要买毛线花时间,还不如买一双算了。

小冬他们家看起来囤的货不少,几千双手套呢,但随随便便一个学校,就是上千学生。

一双手套才几块钱,卖的又不贵,要是还是舍不得,只买一只戴右手也是可以的。

看见生意这么好,小冬一边往回赚钱一边赶紧买了毛线让奶奶和妹妹继续织,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即便如此,新做的也赶不上卖的。

第一批货清空,刨除还给沈鱼的借款和他们一定要给的分红——觉得是沈鱼出的主意,还借了钱。

小冬一家子还赚了四千多块,这些都没瞒着沈鱼。

沈鱼不想要分红,这回他是真的除了动动嘴皮子,什么都没干。

但小冬一家都十分坚持,如果不是沈鱼,他们怎么想得到这样的主意,更赚不到这么多钱。

后来虽然出来了仿冒品,小冬生意没最开始那么好做,陆陆续续还是赚了一些钱回来。

天热起来,手套生意不好做了,小冬手上有积蓄,也开了眼界,继续做其他小生意。

沈鱼刚才问小夏,她哥在不在,小夏就说不在家,出去摆摊了,在工厂门口卖凉粉。

“不会耽误学习的。”小夏转了转眼珠子。

沈鱼一看就知道小姑娘心里有鬼:“你干什么了?”

“也没什么……”小夏甩甩手,吃完冰棍手上有点儿黏糊,知道沈鱼爱干净,带他进去洗手。

“没什么是什么?要是不好好学习,明天请大家去我家里吃冰激凌,你留家里吃冰棍。”

“我也去!”小夏叫了一声,小鱼哥哥做得冰激凌超级好吃,不能错过!

“那你老实交代。”沈鱼板着脸吓唬她,就怕这孩子不珍惜读书的机会,小冬今年都没满十五,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出不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