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4/5页)

麻辣的在他再三询问下,才有一部分试吃员表示,自己想要更辣一点儿。

沈鱼把这个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可以弄点儿辣椒油,爱吃辣的再给加辣。

因为有两个口味,他买了两个锅,深口锅,能插进去签子的那种,还买了两个炉子,这个天气,锅底得一直热着。

这些东西准备好了,沈鱼还去找了以前的老邻居们,跟赵老爷子买竹签子,顺便问问余婶子和周婶子,愿不愿意帮他这打打短工。

他想过不用竹签子,直接下锅煮菜,可能会省下竹签子的成本和一部分人工费用。

但是仔细想想,为啥后来那些卖麻辣烫卖串串的,都喜欢串个签子,好计算价格是一方面。

跟顾客表示,素菜通通一串五毛,和我这白菜,一片五毛,是两种感觉对吧。

哪怕大家都知道,白菜一毛一斤,五毛够我买一整棵大白菜,可你写素菜通通五毛一串,就没那么敏感。

你写白菜一片五毛,感觉就太直接了。

沈鱼觉得,后世的商业智慧,是值得吸收的,他也要串串子。

竹签子找赵老爷子买,价格低,但是量大,一分钱两根,还没放假,沈鱼提前过来订了两千根,十块钱。

赵老爷子很愿意做这个活儿,他编那么大个筐才卖一毛钱,编筐之前还得先做蔑条,不比做竹签子简单。

两个婶子,沈鱼是请她们帮忙洗菜穿菜,本来想按量给钱,后来琢磨着数量太多了,不好计算,总不能一边干还一边计数。

周婶子都没怎么上过学,沈鱼就干脆给她们按天算钱。

暂定一天一块钱,活干完了就撤,以后如果生意好需要加量,沈鱼会再酌情给她们加工资。

两个婶子都特别愿意,也很感激沈鱼,一天一块,一个月就是三十,赶得上一个刚开始工作的工人了。

人家工人还得上八个小时以上的班,她们就是去沈鱼那小院里洗洗菜,串签子。

洗菜那是做惯了的活,沈鱼不是那种苛刻的人,他在院子里放了个炉子,一直烧着热水,婶子们洗菜,可以兑温水洗。

串签子也不是什么难活,沈鱼给她们示范了一下,大约一根签子上串多少。

两个婶子比他手上还有谱,看着那些菜叶子长的大大小小不一样,她们就能串得让人挑不出来,哪个更多哪个更少。

这些活儿做熟了,要不了两三个小时,就能挣一块钱,真的可以说相当划算。

这些琐事有人接手,沈鱼也不得闲,他得熬两大桶备用的底汤,为了调味儿,光买配料几乎都跑遍了整个城市。

还得准备食材,一些常见的蔬菜比如白菜萝卜之类的,直接在附近收购就行,便宜,几分钱一斤,自己去地里挑都行,挑好了人家给你现拔,保证新鲜。

当然他不能只卖萝卜白菜,太单调了,其他的藕、莴笋、土豆、红薯、山药、蘑菇之类的,都能串了煮,也好吃的。

关键是现在冬天,新鲜的时令蔬菜太少,大棚也不能普及,所以选择比较少。

但除了这些,豆制品在麻辣烫中也是不可少的,豆腐千张豆腐泡豆排冻豆腐,尤其是冻豆腐,吸饱了汤汁,那叫一个香。

本地沈鱼只买到豆腐和豆腐皮,也就是千张,冻豆腐他可以自己冻。

荤菜类的,买了牛肉猪肉鸡肉,猪肉买的最多,其他两样都比较少。

牛肉是因为贵,鸡肉是因为,人家不单卖鸡柳鸡腿,人家整鸡卖,那沈鱼只能买几只鸡,片鸡脯肉下来串串串,剩下的自己吃。

幸好天气冷,肉不容易坏。

除了这些,沈鱼还备了一点儿其他乱七八糟的,比如腊肉,泡发的笋干、木耳,油条,粉条之类的,面条就算了,容易弄浑底汤。

万事俱备,准备开张。

沈鱼这次不准备跑远了,东西太多,三轮车不好骑,就去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