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6/7页)

见她不吭声,沈跃也没逼问,而是转移开了话题,提起其他的事:“建东说他想跟着你,等下个月咱们去省城租个房子吧,就租在省大旁边,你看怎么样?”

省大旁边方便的是她,余思雅自然没意见,她笑道:“你就这么肯定我能考上啊?”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相信努力的人不会被亏待。”沈跃认真地说道。

余思雅对上他黑沉沉的眸子,转开了眼睛,嘴角翘起,谁说这个时代的男人就不会说好听的了,看看沈跃的嘴巴多甜。

“借你吉言了,等下个月咱们去省城看看吧,建东想做生意,在大学旁边摆个小摊成本低,人流量大,可以先试试。”余思雅讨论起沈建东的安排,“他有没有跟你说,他想好了卖什么吗?”

沈跃摇头,打趣道:“他不肯说,说我不懂做生意,要跟你商量。我看在他们姐弟心里,你这个嫂子的地位比我高多了。”

余思雅好笑地看着他:“你这是在吃我的醋吗?”

沈跃心说,我巴不得把他们都送给你,套牢你,可这话现在还不能说,他只好改口:“没有,是你对他们好,他们才会认可你!”

两人说说笑笑到了家,谁都没再提去探亲的事。

考试完了之后,并不意味着余思雅就能松懈下来了,她还要填志愿,忙养殖场的事。

1977年的高考跟后来的不同,先预选,也就是公社通知哪些人可能考上了,相当于提前筛选一批人,然后被通知的人去填志愿,再等录取通知。

在高考半个月后,余思雅和公社另外13名知青,4名公社社员接到了通知,去公社填志愿。

也就是说,有绝大部分人都没通过预选。而通过预选的这部分考生,也不一定都能考上,可想而知,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录取率有多低。

到了公社,填志愿的时候,18人顺便问了一下自己的分数,但结果让人很失望,分数还没下来,还得等。

这会儿因为信息不畅通,很多人都不知道全国有哪些学校,加上高考断了十年,大家对填志愿非常陌生,没有经验,都有些忐忑,不知道该填什么学校好。

余思雅是第一个填完的,她第一志愿填的省大,后面的三个志愿随便选了几个省城比较好的大学。她的事业在省城,她不可能离开省城。

“余厂长,你就填完了啊?”几人看她利索地放下了笔,都有些吃惊。

余思雅笑着说:“我都选的省城,你们不是估过分数了吗?要是成绩很好,那就填北京的大学,要是一般那就填省城,家乡的大学啊。大家合计合计,将你们知道的大学归拢在一起,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吧。王书记找我有点事,我先走了。”

“好,谢谢余厂长,能把你的志愿给咱们看看吗?”有个女知青好奇地问。

余思雅把志愿递给了楚玉涛,笑道:“我主要填的是省大,待会儿麻烦你们帮我交给老师。”

楚玉涛一口应下了:“好。”

其他人接过她的志愿和楚玉涛的一看,跟着说:“既然余厂长和楚玉涛同志都填了省大,我也填省大吧。”

好几个人都跟着填了省大,还有几个担心自己考不上,有点犹豫。

余思雅没管他们,去了王书记的办公室。

王书记指着椅子:“坐,你的腿好了吧。”

“已经好了,只是还不能走太远的路。”余思雅简单地说了一下,提起了正事,“王书记找我什么事啊?”

王书记两手交叉:“钱书记他们向咱们公社借人,说是你提议让他们通电的,有没有这回事啊?”

余思雅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对,上次钱书记他们过来拿钱的时候,我跟他们提了一嘴。”

得到了确定的答案,王书记心里有点不舒服,又不好指责余思雅,只能说:“这样咱们公社就不是全县唯一一个都通了电的公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