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银沙啄玉(十) 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

《明实录》中完整地收录了这一篇御书。

杨婉曾经可以成篇默诵。对于昭示罪行的文书而言,这篇御书写得并不算太犀利。执笔者似乎藏藏匿在规范冷静的文字后面,薄衫素衣,静坐一隅。安静地承受着百官万民的审视。

开篇第一道罪名——谋害宗亲。

这是所有罪名当中最重的一个罪,但也是最单薄的一条。

没有展开详叙,直接把那个人送上了三千刀的刑台。

《明史》记载,皇次子朱易珏死于贞宁末年,事实上却是病亡于靖和初年。

前者在历史上抹杀掉了易琅登基前的‘假诏案’,后者却用一个是是而非的罪名,为靖和初年的这场清算划上句点。

不论是纸上的历史,还是眼前的现实,都没有违背历史的规律,只有人心是造成错漏的根源。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必过分地议论个的得失。

从宏观上看,历史在进步,社会的各种制度在不断地完善,经历这一场清算靖和朝,是大明历史上难得的政治清期——宦官的贪腐案急剧减少,杨伦的新赋政在南方畅通推行,后来的司礼监官员,无不谨慎自危,与司礼监合力,在一段时间之内,助力政令畅通。

杨婉研究邓瑛,也不得不正视这场清算的历史意义。

如果不是身在六百年前的大明朝,如果不是陪着邓瑛走过这不算长四年,她也许不会为邓瑛哀伤。就好像在刑房外第一次见到邓瑛那个人时一样。明知他被千刀万剐的结局,却对此没有丝毫的畏惧,没有一点点心痛,反而对他惨烈的人生充满着某种‘期待’。

然而此时,望着申明亭上的一篇御书,她终于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杨婉,走吧!”

宋云轻牵起杨婉发冷的手。

申明亭前的人群已经向她拥了过来。

宋云轻试拉杨婉走,不想却被她挣开了。

“杨婉……”

宋云轻的手落空,回头却见她独自一个人,正朝申明亭前走去。

周遭嘈杂,不乏污言秽语,但却听不清楚。

杨婉站定脚步,抬起道:“你们想说什么,大声一些。我听着。”

“委身阉人,不知廉耻!”

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者提声喝道,声音穿破了嘈杂,引得人群随即附和,“对,不知廉耻!不知廉耻啊!”

恶言如刀朝她脸上劈来,杨婉立在人群对面静静地听着,直到声浪逐渐落下,才忍泪平声道:“还有呢?”

还有……

申明亭前的人一怔。

杨婉抬头朝那道御书看去,“几年前,我就已经听过这句话了。”

她说着重复了一遍,“委身阉人,不知廉耻嘛,我听得多了,我自己都信了。今日不如我反问一句,“廉耻”二字究竟有何意义?能救人性命吗?”

“救人……”

“能杀人吗?”

她赫然提高了声音,朝人群又走近了一步。“你们想用‘廉耻’杀我吗?”

说着抹了一把眼泪,噙笑道:“你们杀不了我,因为正如你们所说,我杨婉委身侍奉阉人,我杨婉不知廉耻!”

说完抬手指向申明亭上,“但我请你们好好看看。这个地方,招贴过很多处决人犯的告示。邓瑛的老师张展春,桐嘉书院的院生们,御史黄然,都曾在这里被呈罪。如今朝廷为他们平反,建庙祭祀,优待他们的后裔。你们都知道,这些人皆知廉耻。然而他们都死了。”

话至此处,她顿了顿,声里挑起了一丝戏谑,“但不知廉耻的我反而还活着。你们想活?”

说着头一偏,挂泪的唇角牵一丝凄惨的笑。“还是想死?”

人群哑了声,不是被杨婉压倒,而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在自由意识尚未萌芽,三纲五常为尊的大明朝,没有人能问得出来。

杨婉曾经谨慎地认为,不该让后世的文明过早介入。毕竟颠倒时代观念 ,对过去的人来说相当于建立空中楼阁,没有落地于当下的基础,陡然爬上去的人,最后必然会被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