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6页)

出人意料的,是这届竞争格外激烈的、新朝第一场科举中,脱颖而出的探花郎许青川。

许青川虽然前头在乡试中考得了解元,但各州府的解元多了去了,有不少比他更有才名的。许青川会试中的成绩也算佼佼,但并不在前三之列。

也是许青川运道好,正元帝虽然没亲自出题,但交代过李大学士等人,这次殿试出题的时候要务实一些、偏实际一点。

许青川虽然出身时家中富贵,但年幼时就已经家道中落。

其他学子比他文采好的,没有他懂百姓疾苦。比他懂百姓疾苦的,又不如他言之有物。

就这么正正好的,他的文章特别贴合正元帝的心意,就成了位列第三的探花郎。

顾野得到消息早,没等朝廷公布的时候,他就已经和英国公府通了气。

王氏比谁都高兴,迫不及待地要把好消息告诉许氏。

不过大模大样过去肯定不行的,那不等于告诉别人,他们家仗着和宫里的消息得到消息了?

所以顾茵和王氏都没乘坐自家的马车,让宋石榴出去租了辆驴车,赶到英国公府后门,两人悄悄摸摸地去了许家。

许氏和许青川如今租住在王氏的之前买下的一个小院子里,距离英国公府并不算太远。

驴车慢悠悠地行驶了两刻多钟,就到了许家小院子的门口。

宋石榴先跳下驴车去敲门,没多会让许氏过来开门。

见到打头的宋石榴,许氏熟稔笑道:“石榴又来了,这是又给你家老太太跑腿?”

一月上京后,许氏作为陪读家长,不好意思只顾自己玩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照顾许青川的饮食起居上。

但王氏时不时会让宋石榴送些东西过来,有时候是一本她觉得好看的话本子,有时候是她吃着不做的小点心……总之一直都没有断了通信和往来。

许氏亲热地拉着宋石榴的手,请她进屋里说话。

宋石榴笑着说不忙,“可不止我一个人来。”

她说着就朝后头努努嘴,许氏这才看到后脚跟在她过来的王氏和顾茵。

许氏真是惊喜坏了,一边道:“你们咋一起来了?”一边把他们往里请。

这小院子就和从前顾茵在寒山镇租住的那屋子差不多大,只是原主卖出时特地修葺了一番,看着还崭新崭新的。

“唉咋不打招呼就来,我这都没啥好东西招待你们。”许氏说着话一头就要往灶房里扎,“给你们冲两碗糖水喝!”

王氏赶紧把人拉住,“别忙别忙,我们吃饱喝足了过来的。而且可不敢让探花郎的母亲给我们冲糖水喝!”

许氏听到先是笑着啐他,“还没放榜就拿我寻开心是吧?”

笑着笑着,许氏又愣住了,自言自语道:“不对,你们特地过来肯定不是为了来调笑我的,这是、这是……”

他越发激动,哆嗦着嘴唇再说不出后头的话,人也看着软软地要往地上栽倒。

顾茵和王氏立马架住她一条胳膊,将她搀到堂屋里。

“幸好提前来给你透个底,不然等到报喜的人来,你这副样子,可得给你家青川丢脸。”王氏说着,在桌上的茶壶里倒了杯水喂到许氏唇边。

这会子许氏没心思和她吵嘴,忙抬起袖子一边擦眼睛一边道:“是是是,不能给青川丢脸。”

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往下落。

后头王氏又询问得知许青川出门去了,不在家里,她和顾茵也没在许家多待——毕竟许氏这人同王氏一样,也挺好面子的,转头心情平复了,想到自己在王氏面前这般失态,又该不高兴了。

离开许家之前,王氏给许氏留了一包铜钱,让他到时候当喜钱。

衙门里报喜的当然不给这些,少说得给个一二两银子的,但是考上探花郎这样的好事,到时候许家门前肯定不只是衙门报喜的人,还得有很多其他看热闹的,甚至连附近的叫花子都会上门来讨要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