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5页)

“谜面八十八,这是个‘米’字。”

“十张口,一颗心。这是个‘思’字。”

“明月半依云脚下,残花犹落马蹄前。这是‘熊’。”

“天地一孤舟,射《诗经》一句。谜底是‘载玄载黄’。”

“楚书,射《诗经》中句。谜底是‘南国之纪’。”

前头猜字的,顾茵还听的懂,后来他猜的越来越多,顾茵听得头都大了,完全不明白谜面和谜底有什么联系。

当然也不止她,许氏也不明白。

许氏小声询问起来,许青川就解释道:“制作灯谜都是以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为胚。娘看这句‘指点梅花两树开’,便是假借之法,谜底是‘某在斯、某在斯’。”

许氏立刻夸赞道:“不愧是我儿,你这么一说,娘真有点儿明白了。”

顾茵在旁边听得两眼一抹黑,但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陪着笑装作自己也听懂了。

后头许青川一个个猜过去,灯谜也来越来难,但他半点儿都没停顿过,几乎是看到灯谜的瞬间,读过一遍就能猜出来。

许氏看着儿子如此才思敏捷,自豪得不行,身板都站的更直了,脸上的笑更是没断过。

顾茵也跟着笑,不过因为实在听不懂,已经开始觉得有些无聊,心思已经不在灯谜上头了,脑子里忍不住在算订单的事儿了。

三天花灯会,至少能卖出去上千份成盒的月饼,另外更有散卖的,也有一两千块。

虽然一块月饼只赚两三文钱,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菲的进项。

而且以后提到寒山镇好吃的白案点心,买过月饼的人肯定会想到食为天。

自家这招牌虽然才经营了不到半年,但是论起知名度和接受度,怕是没比望月楼和含香楼两家差太多了。

至于那两家一心想维护的富客群,食为天早晚是要插一脚的。

就等一个扬名的契机,让富客们知道食为天的尖端吃食,并不会比两家老牌酒楼差。

不过也不急,前半年还是得稳扎稳打,打好了基础才有资格和那两家正面交锋。等到把这两家按趴下,赚头肯定能比现在翻几番,若是到了那时候,就该计划下一步,或是扩大规模,或是府城那样的大地方开设分店……

她正兀自出着神,突然听到旁边一阵叫好和鼓掌声。

回过神来一听,原来是许青川已经连着猜出了一条街的灯谜,可以摘灯王了!

顾茵也跟着鼓掌,转头发现许氏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开了。

“我娘怕是又去瞧什么热闹,把咱们给忘记了。”许青川无奈笑道。

顾茵也跟着抿了抿唇,说:“不碍事,出来前我娘还担心花灯会人多,还叮嘱我们若是走散了,就还回那棵大树下等。”

“这个,送给你。”许青川并并没有要那个半人高的灯王,而是只要了个小巧可爱的兔儿灯,把手里的灯王往前递,长睫掩住眼中的情绪。

那兔儿灯大脑袋,胖身子,白白圆圆的很是讨人喜欢。

东西虽不贵重,但这是许青川猜灯谜赢来的彩头,顾茵自然摇手拒绝,“这是许公子应得的彩头,我不好拿的。”

“这只是个小玩意儿,不值钱的,只是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娘的照拂。”

这段时日许氏每个月在食为天挣半两银子的工钱,生意爆满的时候,顾茵还会发加班费,更别说逢年过节的过节费。算下来,一个月的工钱都快超过一两银子了。

有了这些银钱,许家的日子自然比从前好了不少。

而且不只是这一头。从前许青川在外头念书,一旬才回家一次。许氏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整个人都显得懒懒的没精神。现在她虽然每天都累,那精气神却是一天比一天好,性情越发爽朗了,人也看着年轻了。

而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顾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