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龙穴探奇 第十一节 暗河之谜(第2/3页)

暗河向石窟的深处流去,木匣不一会儿就被石壁吞噬。一个千古的秘密就这样消失了,我们将永远找不到答案。我非常遗憾,我那足以杀死一只九命猫的好奇心,更是让我心痒难搔。可是,在浮尘子的信仰之前,我又能说什么呢?他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我们,我又岂能让一点微不足道的好奇心来违背他的信仰呢?

第一天,我在暗河里拣了几条黑鱼,烤来吃了。真的是在暗河里拣的鱼,因为这鱼是在是太多了,而都很肥美,只要把手伸进河里,就可以捉到,真是太轻松了。

第二天,第三天,我们还是吃的鱼,不过因为没有油盐佐料,我们只能就这么吃没有味道的烤鱼,吃得嘴里什么味都没有,甚是难受。

第四天,我点着火把刚走到暗河边,忽然眼前一亮,从暗河里捞出了一个东西,大声叫道:“浮尘子,你快来看!”

浮尘子应声而来,当他看到我手里的东西时,也不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它又回来了?”

在我的手里,托着那只四天前浮尘子扔进暗河里的沉香木匣子,尽管被水浸过,但刚已拿出来,匣子外的水就尽数滴到地上,恢复了干燥。

我对浮尘子说:“看来,这地下河是环流的,四天一个来回。你在四天前扔掉的地下,在地天后又回到了这里。所以,你不能把匣子扔进暗河中,否则以后还是会回到我们眼前的。”

浮尘子叹了一口气,说:“这样说来,我是不能毁去这只匣子,这是天意使然。真是太奇怪了,为什么这条暗河会是环流的呢?

我笑了一下,说:“很简单,你看过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吗?里面有句话就是‘两川溶溶,流入宫墙’。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的时候,就将两川之水,也就是渭水的支流,比如灞水之类,自河底起筑引道,被引入地下,工匠利用水势,推动巨轮,遂有生生不息,万世永年之力,只要川水不涸,其力不止。这里的地下暗河就与杜牧笔下的阿房宫中的两川之水一样,实际上是为地宫提供动力,古代工匠的智慧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有时候我都会猜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聪明,聪明到连我们现在都没有办法破解。”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地宫里会一直存在新鲜空气,也正是地下暗河带来的功劳。

说到阿房宫,还想说个题外话。在我来到这个国家之前,正好从有关的报道中得到一个信息。考古学家在经历了一番周折的探寻后,证明历史上的阿房宫并不存在,只是修建了一处壮观的前殿,但前殿也只有一个广场,而且没有铺砖,只有一堆夯土。历史上的项羽火烧阿房宫,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的,其实是火烧咸阳的秦皇宫,只是因为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笔误,才造成了千古悬案。

阿房宫在建造的过程中,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停止了建造,所有的工匠都在一夜之间从施工现场消失了。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是这些工匠去支援秦皇宫的建设了;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工匠是去支援秦长城的建设;还有考古学家认为在阿房宫的修建现场发生了瘟疫。

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说法,认为在秦朝的时候,秦朝人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修建阿房宫,所有的建设方案都来自于外星生物的智慧,就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般。不知道什么原因,外形智慧停止了对秦王朝的支援,或许是他们不满赢政的暴政,或许是他们的飞船修好了,离开了地球,所以阿房宫的建设才无疾而终的。

不过,事实的真相早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了解。

但是当我回想起在洞窟里的经历,我不禁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自己已经破解了阿房宫停建的历史之谜——那些修建阿房宫的所有工匠,都是在一夜之间,被京首派兵带走,最后跋山涉水,来到了东南亚修建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