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贾敏的哥哥(第2/3页)

而孩子又是一张白纸,所接触到的是什么在白纸上面画的就是什么,长期耳濡目染下去,如何能够不学坏?

至于授课老师,姜岩亲自去了一趟姑苏,请林如海帮忙找了两位,说起江南一代有才学的人,林如海比他了解的多得多。

正巧最近林如海也在给林瑾张罗着启蒙老师,帮忙找私塾先生也是顺便的事儿,都是教授一些七八岁的孩子,才学什么的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严厉能够管得了学生。

私塾刚开始的几年,就是要把严肃之风立起来,之后才好更能够安稳教学,记忆中贾家在金陵的私塾就是前车之鉴,不正之风这个口子不能开。

林如海也是从小读书,知道教书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于是便找了两位年过四十的先生,皆是秀才,考了几次都没有中举便没有再继续了。

为人到不说多严厉,只是一丝不苟,在读书上不允许有一点儿的错漏错处,否则便要百遍熟读改变过来,少一遍都不行。

“什么东西读上百遍都学会了,我怎么觉得相公你所说的这位陈先生有些一根筋啊?”贾敏听着林如海对于陈方先生描述,感觉有些怪怪的,非要读上百遍吗?只要记住就好了,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

“这世上的书有千万种,读书的方式就有千万种,君子和而不同,夫人倒也不必觉得奇怪。”他是属于从小读书不费劲儿的人,有赖于家庭的熏陶,让他看诗词文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可旁人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这一点他从小时候上学堂的时候就知道。

有人过目不忘,有人便是只能读上百遍以达到牢记的程度,这本就是因人而异的,读书和习武一样,有的人天生就是和习武,就是俗称的骨骼惊奇,而有的人却是无论如何不适合习武。

说起习武,林如海目光看向院子里和下人在一起跑着的林瑾,儿子好动,虽说他也想要让儿子走文学之路,但文武双全是最好,实在不行习武强身健体也好啊。

他们夫妻二人的身体都不算是多么康健,儿子若是这一点随了他们可不好。

“夫人,你觉得咱们让瑾儿习武如何?这几年先练练身子骨,过几年再找个骑射师父,男子汉不会骑马出门都是做轿子做马车感觉有些没风范。”

林如海会骑马,但策马奔腾的赶路却是做不到的,故而赶路都是坐轿子坐马车,之前无意之间看到过姜岩策马狂奔,他在马上的英姿让他毕生难忘。

贾敏不知道林如海心中所想,只觉得让儿子习武也不错,“我想起来哥哥之前不是说要和他之前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聚一聚吗?我们可以找从战场卸甲的人来教瑾儿拳脚啊,相公觉得如何。”

“找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看瑾儿是否有兴趣,我们说的这般热闹,瑾儿不喜欢习武或者不适合习武,咱们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是不作数的。”

林如海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大程度尊重孩子,让他们想选择自己想要干的事儿,就好像他小时候那样,不管是下河摸鱼挖藕还是上树摘果子掏鸟蛋,父母都不曾责骂过他一样。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所有人按部就班的生活着,到了深秋,林瑾就已经满三周岁了,一周岁时候抓周,那就是一个玩乐不作数的,现在三周岁了,他的学习生活也要开始了。

林如海用了好几个月给他找的启蒙老师住进府里来了,姜岩介绍来的拳脚师傅也来了,林瑾小朋友肆意玩耍的生涯到此结束,贾敏为了儿子成长而费尽心力的日子就此开始。

初冬,京中荣国府传来消息,贾政妻子王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珠,贾珠。

记忆中贾珠极其聪慧,但只可惜身体不好,在成亲刚刚没多久就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没有多余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