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更震惊!那只鸽子他竟然(第2/3页)

印铸局官员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的难处,当真是听着伤心,闻者落泪。

侍书于帝王身边的张廷玉沉默了。

这都关进宗人府了,还要被催上门,关在里头没有自由还要埋头苦干,这是有多惨?在朝中再次兴起党政,一切如沸腾开水,整天有官员互相弹劾、指责的奏章中,礼部印铸局递上来的奏章,实在画风清奇!

看效果本是打算发怒的,将这几个没眼色的官员叫到跟前来臭骂一顿。

结果听见他们心酸的哭诉,听见他们每天工作都承受着来自外界的莫大压力,字字泣血,声声悲凉,康熙诡异地升起几分同情之心。

啊这……听起来是有几分可怜。

随侍于康熙身边的马公公也沉默了,他眼巴巴望着康熙,就盼着康熙拒绝。

康熙撇了一眼胤禩,淡淡道:“老八犯了过错,是去宗人府反省的,这本就是因位他乱写话本而闹出来的事,朕看,让他老实一些,以后还是莫要再写话本才是。”

皇上此言一出,印铸局的官员犹如被晴天霹雳劈中,一个个呆愣当场。

弄巧成拙。

张廷玉都不忍心看他们的是如何神色灰败地离开了。

待他们离去,他欲言又止:“皇上。”

康熙没有应他,而是爽朗地哈哈笑了起来。

之后的发展,出乎张廷玉的预料。

印铸局官员离去后,民间彻底炸开了锅。

“不好了,皇上认为八贝勒写话本惹出了事来,要下令不让八贝勒写话本!”

“都怪造谣之人,都怪谩骂倾城之人!”

“八贝勒显然是被污蔑的,他根本就不可能是端正先生,恳请宗人府,为八贝勒翻案啊!”

“是啊,恳请宗人府,为八贝勒翻案!”

不过几天时间,宗人府大门口天天有人聚集而来闹事,此前谩骂倾城的舆论,转眼就成了夸奖倾城,是倾城带给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赌坊被禁、烟花柳巷之地被禁之后,茶楼、说书,已经成了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城的百姓或许付不起钱去买些古玩字画,却能付得几个铜板去捡漏的茶棚听个说书。

带领着话本之潮流的倾城若是倒了,之后的话本还能百花齐放吗?

《大秦》、《大唐》、《兰陵王》的结局有生之年可还能看见?

没几天,宗人府也顶不住压力,向皇上抱怨“您下令不让八贝勒写话本,民怨反而更大了。”

康熙老神在在得驳回了他们企图释放八贝勒,将八贝勒这个“大麻烦”抛出去的请求。

接着,他们开始抱怨朝中党争祸及不相干的人,满怀怨气的责怪针对八贝勒之人。

尽管他们不知道是谁针对的八贝勒,但是民间开始了互相举报。

谁之前骂过八贝勒的,谁之前造谣生事一口咬住八贝勒说他就是端正先生的,都被人举报了,溜得快的赶紧逃跑,而混迹在三教九流之中拿人钱财做事的,被人一抓一个准。

他们将揪住的人送去了衙门,恳请官老爷为八贝勒翻案,还倾城清白!

“定要狠狠得审,用刑,用酷刑!逼着他将是谁花钱雇佣他的全都招出来!”

那些群情激愤之人聚集而来,事态好像越闹越大了。

据闻御史是朝中言官,专弹劾别人的,八贝勒没被御史弹劾。

这下好了,御史的马车行在半路上,都能遇见人堵着他。

朝中官员终于忍不住,纷纷被民间那“为倾城翻案”的呼声震惊到,不得不写奏折恳请皇上平息事态。

康熙一口回绝道:“朕都说了,关老八是为了让他反省,这才关了多久?”

胤禟看了一眼手拿拂尘站立在汗阿玛身边的马公公,心中惊奇:没想到汗阿玛也会睁眼说瞎话。

“臣恳请皇上平息民怨!”

“皇上,八贝勒为端正先生一事另有隐情,或许其他名字也是旁人污蔑的他,恳请皇上下令彻查,还八贝勒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