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八贝勒有空吃烤鸭却没空写话本(第2/3页)

胤禩好奇问道:“您说的是诛杀鳌拜?”

“鳌拜当年随太宗征战四方,战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康熙意味深长道:“先帝,也是他拥戴即位的。”

“但是他弄权结党,只手遮天,嚣张跋扈至于朝堂之上给朕难堪。”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朕幼时的经历至今还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康熙曾经畏惧过鳌拜,在他稚嫩到只能依偎在皇玛嬷身边时,那时候权倾朝野的鳌拜如同一座高山横跨在眼前,又如同一柄利剑、一根尖刺梗在喉咙口。

先帝留下四大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不合,虽苏克萨哈亦有罪,却一夕之间被鳌拜列罪以处死,鳌拜之势,如何不令康熙胆寒忌惮?

而他,克服软弱,丰满羽翼,终有一日平了这高山!跨越为帝路上的层层阻碍,收皇权,平天下,收回台湾、治蒙古、攻下西域,走到如今。

康熙道:“待朕百年,若能如始皇般留下千古一帝美名就好了。”

胤禩笑道:“汗阿玛不考虑让人写个传记什么的?”

“朕现在让人写,”康熙敲敲桌子:“谁敢写朕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朕让文官给朕写传记?在后人眼中,朕岂不就成了好大喜功?朕之举措,自有史官记录,功过是非,千百年后自有后人评说。”

“如同始皇嬴政,”康熙道:“于我们这些后人而言,始皇功大于过。”

货币、度量衡的统一,长城、运河的修建,郡县制的确立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远超于其独裁带来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大一统思想,与加强君主集权。

康熙惋惜道:“始皇终究困于寿数,急于布置,他或许并非不知战后之秦需休养生息,只是时间不够。急于治,则政令促,民不堪负重,则反心起。后人又……以至秦二世而亡。”

后人,指的自然是秦二世胡亥,宦官赵高、丞相李斯各自弄权。

康熙说好了这些以后,一边夸始皇,一边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思。

哼哼,一千九百年前,秦二世而亡,也让后人吸取教训,为后人治理国家提供了借鉴。

而今,已经是一千九百年后了,朕的大清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的继承人遇皇子都很优秀,一定能千秋万代。

胤禩的小脑袋卡了一下,他确认了一下,发现汗阿玛竟然是认真的!

他忙立刻接口附和康熙:“汗阿玛说的对!”

他默默低下头,掩饰自己抽搐的嘴角。

您想儿子们都优秀,大清未来千秋万代,那您有本事将太子与大哥的矛盾给调节了啊!

搞得好像九子夺嫡不会发生一样。

看看现在的朝堂,纳兰明珠在汗阿玛的打压下辞官回家,家族后人在朝中任职。

索额图一家独大,走到哪里都风光,支持太子的党羽越来越多,歪瓜裂枣也聚集了上来,眼看就要给他们拖后腿犯错了。

而汗阿玛呢!他要太子自己意识到君父之权柄不容侵犯,要太子自己下手去约束下属,砍自己党羽。

就差指着太子鼻子问“如果朕与索额图同时掉水里了,你会救谁?”

这些事胤禩全都看在眼里,但是又不能说!

还有对大哥也是,朝堂要制衡,把大哥给拉上来对太子形成制衡。

之后其他的兄弟们长大了,分别在朝堂任职,每天上朝的时候,汗阿玛看到底下的儿子们扎堆,就像是鸡妈妈看着长大的小鸡仔们一样,对小鸡仔们私底互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还嘲笑始皇子孙不成器,而自己儿子个个都优秀,大清后继有人……

胤禩不说话,他可以禀告各方动向,可以询问君父布置,但不能在私底下帮太子说话,也不能帮大哥、或是任何一位兄弟们在政治立场上说话。

他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干净”,只站在君父一方,不断地加强君父对自己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