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胤禩倒茶太烫嘴(第2/3页)

康熙淡淡道:“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考虑到自己将会面临什么,御前红人大太监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说着,他瞥了一眼梁九功。

梁九功忙道:“八阿哥若是有什么疑惑,只管来问奴才,奴才一定知无不言。”

底下人最近人心浮动,因为马公公的出现又起了新的波澜,梁九功都按着他们呢,唯恐他们大水冲了龙王庙,到时候所有人都难过。毕竟,皇上最厌弃党争,若是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结党,无论那些人是宫女还是太监,都会被严惩。

胤禩谦虚认错:“是儿臣考虑的还不够周全。”

康熙有心教育儿子,可一看到马公公那张老脸,顿时就哑火了,这脸太倒胃口了,连带着梁九功也被康熙嫌弃了起来。

他急切需要一些年轻有朝气的脸来洗一洗眼。

于是,康熙又将太子给招了过来,看一看自己成年后气度斐然的儿子,心情也就舒畅了。

他与太子提到了此后打算考校宗室子弟骑射。

“朕打算看一看如今的宗室子弟还能有他们祖辈父辈那样的能力吗?”

太子想了想,说道:“那恐怕汗阿玛要失望了,宗室子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那些留在京城之中在富贵中长大的后人,又岂能比得上当初在马背上征战多次的祖辈父辈呢?”

他还挺实在,劝康熙:您这样宗室会很没有面子。

老家伙们还都活着,现在就动他们后人,那到时候他们闹起来,最为难的还不是汗阿玛自己?

太子也能想象得到又会有多少人来找他,心里以为汗阿玛这是有了空余时间,闲了就折腾了。

他说的也没有错,还都是大实话,可就是大实话,让帝王唇边的笑意淡了一些。

“保成是觉得对他们还需要留有余地?明知他们没有能力,却仍然要让他们待在能力无法做到的位置上?”

太子劝道:“汗阿玛,儿臣认为削弱宗室应当从长计议,再等一两年也是可以的。”

再等一两年,祖辈就死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就不会皇上苛待功勋之后,而是他们的家族家道中落,子孙不成器。

太子的想法,与康熙的想法背道而驰。

战事定后,康熙手中的刀子已经饥渴难耐,时刻磨刀霍霍得打算拿人开刀了,他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太过温和稳妥,只会让他觉得优柔寡断。

康熙并未生气,只是语重心长地教育太子:“有的时候,把握时机也很重要,在明知眼前是一块毒瘤的情况下,应当雷厉风行将之剔除,而不是留着他们生根发脓。”

太子沉默了。

可是“治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还是您说的?

私心里,太子也不希望汗阿玛如今就削宗室,他拉拢了不少宗室,获得了他们的支持,若是汗阿玛现在削了他们,等同于他做了无用功。

但既然君父已经下定决心要削宗室了,他只能提醒家中有杰出子弟的人家提前做好准备,多做一些骑射训练,莫要到时候在考校时丢人。

太子抬起头,看见了君父身边新出现的马公公正扯开褶子皮般的微笑,心里暗暗嘀咕:这双眼睛,孤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他多看了马公公两眼,后来实在受不了,有被马公公丑到,不忍直视地挪开了视线。

目光所及之处,是在马公公影响下也变丑起来的梁九功。

汗阿玛身边的两大太监都长得有些磕碜,也不知他怎么能忍耐两个丑太监在眼前晃的?

太子喜爱美人,身边的太监都眉清目秀养眼得很。

太子走后,康熙执笔在御前写了几个字,心中藏了事,幽幽叹息道:“保成能将那些人捏在手心吗?”

“还是到头来反过来让他们推着走呢?”

他紧紧皱起眉头,明知前方势头不妙,又因太子迫不及待丰盈自己羽翼而心生不悦,一句话不说,放任了他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