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三个马甲“八格格”(第3/4页)

也不必刮走自己英气的眉毛,只一味以阴影柔和五官,再画上假的耳洞。带上假发,留出碎发,上梳刘海全都藏在瓜壳状的六合帽下,让人一眼就能瞧出来,这是个“女扮男装”的姑娘。

在喉结处再贴上肤蜡,颜色比自己肤色稍深一些,若是靠近了仔细观察,别人就会发现“喉结是假的”。

所有的细节,都在指明他是个姑娘,面上又穿的男装,加上胤禩还未长开个子小,真挺能唬住人的。

反向一通操作,弄得韬塞与旁观的亲信都一愣一愣的。

韬塞抚掌大笑:“妙啊!男扮女装后女扮男装,愣是谁都猜不出你本身就是个男人。”

一切准备就绪,第一站先去茶楼。

京城里最大的茶楼,背后东家是个皇商,与内务府有些关联,赚到的银钱有一半是流通进内务府,也就是汗阿玛的腰包。

这座茶楼造的可气派了,大堂里走进去就有个大厅,最中间是听客们围着的说书先生,设计皆是为了回音、扩大声响,在这里听说书,只要周围人都安安静静的,站在门口都能听见说书先生热火朝天、唾沫横飞的讲故事。

上头二楼是专为有钱人准备的雅间,要预定这儿的位置得提前好几个月的。

韬塞并未隐瞒这产业是他引导着内务府给皇上置办的,端正先生与倾城的话本在京城掀起热潮后,眼光独到的皇商就已经找上了门。

他直接带着胤禩就去了上头准备好的雅间,笑呵呵地指着下边道:“一会儿这儿的头牌说书人就要上场了。”

“外京城茶楼里能有现在这盛况,得亏了你。”

端正先生与倾城之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自他们二人之后,其他跟风也一块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别以为秀才就不写话本了,考不上科举的读书人大有人在,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连艳情话本都能写,何况是写情情爱爱的故事?

他们或许没有端正先生的文笔,却能跟风倾城,要不然怎么说倾城的著作,要比端正先生更“世俗”的多呢,世俗也代表着更大的影响,不需要门槛就能看得懂,听得懂,听客群体自然也就大了。

识字的老百姓到底是少数,若是人人都识字了,可养不起那么多的说书人。

“今日女客比较多,”胤禩低声道:“一会儿要讲什么?”

韬塞笑道:“自然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商女王妃》了。”

茶楼里的说书,都给出了明确时间的排班,方便人们自行挑选场次前来预订呢!

“一般《商女王妃》的场,雅间里也大部分也是女客。”

知道为啥不?因为《商女王妃》给秀才、读书人、男人们骂惨了,男子拉不下脸,不愿意来捧场。

可老百姓却不同,都在为温饱而奔波呢,能娶到婆娘就是幸福,老百姓们对那些高门大户、王府里头的妻妾之争可好奇得紧,一边指指点点,一边也不忘掏钱来看个热闹。

说书茶楼外围的站票不贵,一碗面的钱,提前几个月排队,定了站票来听一场。

他们没有等多久,底下遍传来了一片鼓掌之声。

此时,一名精神气儿足足的老妇人穿着体面干净的衣裳,在众人的注视下走上了说书台。

就连说《商女王妃》的说书人,也是妇人,还是个京腔味儿足本地妇人,吐字清晰,话本从她口中念叨出来字正腔圆,说起那后宅妇人拈酸吃醋的调调,那叫一个婉转动听,引人入胜。

《商女王妃》中的姐姐妹妹,哝哝细语,都在她舌尖绕着,听客们听着后宅女子们的争斗,听她说一个又一个阴谋、阳谋,在她停下来时,一片捧场的叫好声。

胤禩想到钱袋子里圆圆滚滚进账的银子,一阵唏嘘:“我还以为倾城都快给人们骂成过街老鼠了。”

“你戳中了庸人的痛脚,还不激动跳起来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