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胤禩震惊,胤禩很害怕!(第2/3页)

胤禩早已经磨砺了一手写文章的绝活,一万字悔过书于旁人而言或许有些难,对于写了《宿敌》与《倾世钟情》的端正先生与倾城而言,不过小菜一碟。

胤禩认错态度良好,直将那悔过书写得极富真情实感。

旁人一句话就能总结的字句,他能用一段话,抒发自己真诚悔过之情感,并且表示再不这样骄傲自大。

旁人一段话能概括完的重点,他能洋洋洒洒写上好几段。

悔过书送到康熙手中时,他看到这满满的一万字,惊得一目三行看到了尾。

整整一万字,概括起来也不过是三句话。

汗阿玛我错了。

汗阿玛我一定重新做人。

但是如果再给我经历一遍当时与太子二哥对话的场景,我还是会犯这个错误的,也许这就是人生成长必定要经历的错误吧?

好比在猪肉之中注水,几句话才有一句重点,也亏胤禩能想出那么多法子来丰富悔过书内容。

君父好面子,轻易不要去撩他老虎须,胤禩见汗阿玛收下了悔过书,松了口气:看来这事儿风波终于不了了之了。

他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见太子过来,还乖巧地与他打了声招呼。

太子看了他一眼,回应般地“嗯”了一声。

纯良而无害,这便是八弟与大哥最大的不同。

同样是互相坑害,互相指责,大哥胤禔见到他每一次都目露凶光。

而害他挨骂的胤禩,并不如大哥那样讨人厌,若是不去招惹他,让他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他可以一直做一个“无辜纯善”的好孩子。相比起大哥胤禔,胤禩毫无攻击性。

太子轻哼一声,孤的八弟,是只狡猾又善于掩藏自己的狐狸。

他也并非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既然在此事上实际得到了好处,那便不与胤禩计较了。

这“实际好处”,自然是来自于君父的关爱了。康熙深感对太子略有忽视,此后一段时间都将他给带在身边。

太子与汗阿玛这对父子若是腻歪起来,足够围观的人酸掉牙。

胤禩年岁到了,愣是被他们两酸掉了一颗上尖牙!

回京城的路上没遇上什么事儿,汗阿玛如今正与太子如胶似漆,留太子在御驾边,大哥气得牙痒痒,非得要当根蜡烛横在那儿接受太子的瞪眼。

胤禩见汗阿玛夹在他们二人之间气定神闲,也就不去凑热闹了。

大军赶路时,胤禩大部分时间待在马车之中,唯有想要出来透气时会出来骑一骑马。

待在马车里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闭目养神时可以沉浸去看脑海之中的戏文。如此,白天看戏文,晚上在落脚处写话本,在即将到达京城时,《宿敌——挚友相争篇》终于写到了大结局。

胤禩写完后,露出如释负重的微笑:终于可以对皇叔祖交差了。

自己不用写话本后,胤禩暂时将《霸道王爷的小狐仙》的下册放到了一边,只留下写到一半卡住的上册放在明面上。

他不会写甜腻腻的男女主人翁的互动,如何将甜蜜展现给别人,这个难题可太考验他了。

嘴上说着以后再也不骄傲自大自诩感情大师的胤禩,更进一步探索起了“爱情”。

终有一日,他会真正的成为感情大师、情场高手。

胤禩就不信了,他有那么多可学习的话本供他参考,还能学不会什么叫“爱情”?

比如在戏文《海蚌公主》看完后,又有了《东宫弃妃》,讲述的是汗阿玛包办婚姻为太子迎娶了一位并不得他喜爱的嫡妻,那嫡妻长相丑陋,脸上还有一块胎记,令太子厌烦,恨不能将她给休弃。

因帝王之命而无法休弃丑女太子妃,使得太子越来越暴戾,他心目中另有所爱,正是侧妃李氏,视其如珠如宝。丑女太子妃夺走了他心爱女人的嫡妻位置,太子还不至于折磨她,顶多忽视她,利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