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清之爱上一只猫(第2/6页)

他们双双踏入朝堂,欲为国为民做青天,带着满腔抱负踏入泥潭般的官场。

国有三冗之危,官僚众多,是为“冗员”,养兵过多,是为“冗兵”,朝廷入不敷出,各项开支庞大,是为“冗费”。

为挽救国之困境,他一心变革,欲剔除毒瘤。

昔日挚友,却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极力反对变革之事,痛斥他改革之冒进,伤及百姓之利。

朝堂之上,他们政见不合,他们为政局之争吵,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缝,甚至因理念不合争执过后好几个月未曾搭理他们。

他一心一意成为皇上的刀刃,做为国为民新政的开辟者。

他痛心疾首挚友的冒进,誓要将他挽回正道。

他们的挚友情谊,又将何去何从?

只要不写感情戏,只写深厚的友谊,在深入了解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后,胤禩动起笔来还挺流畅,不知不觉已是将话本的大纲给定了下来。

从无话不谈的挚友,到理念不合的政敌,情谊出现裂缝,家国、党争、百姓一切一切横在他们之间,立场的不同在他们之间划出巨大鸿沟,却又让他们比这世上任何人都要了解彼此。

结局也定好了,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去世后因无帝王支持而失败,官场上往往烟云,往事如风,身边的同僚一个个故去,而他们也从年轻力壮步入了暮年。

变法失败的他心中凄凉,满腔抱负无法得以施展,变法带来的后续影响仍在困扰着国家、困扰着百姓,在他陷入谷底时,是他将他拉出来。

最后的最后,他们都老得走不动路了,一生走过,人生老病死也不过是一捧黄土罢了。

他们葬在了一起,那段时期的风云变幻,也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

话本之末尾,胤禩引用了后人点评。《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皆有对此段时期的记录。

王安石之变法,后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论名气,《宋史》里记载的司马光砸缸,才是真正的连三岁小儿都知道。

端正先生:就因为幼年机敏多砸了个缸,司马光名声还比王安石响,直令人感慨时间之流逝,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点墨,是多么令人心生愉悦的事。

之后再来一场升华“如果我们也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名该多好?”

所以做官要做清廉好官,做商人要做有诚信的商人,读书人荣登金科、金榜题名,各行各业做到出色,也许就能做到青史留名了吧?

此目标虽遥远,却值得我一生之追求,姰姰一生,只求全力以赴、问心无愧。

胤禩写了这些,拿起笔深思起来。

哎呀呀,最近上书房先生们总是考他们写文章,在写结语时不知不觉就下意识将立意给拔高了呢!

不管了,大纲既然已经完成,那就动笔写起来,病入膏肓的皇叔祖还等着看《宿敌》全篇完结。

戏文看多了的后遗症,令他对小动物避之不及,这一段时间里,胤禩见到猫咪就头皮发麻,自觉退后三步,就算小猫咪用它撩拨人的小肉垫来挠他,胤禩只要一想到戏文里的猫咪变成八福晋,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宫中便有传言道:八阿哥怕猫。

胤禩哪儿是怕猫,他是怕猫咪变人!

“八哥,你最近又开始写新话本了吗?”胤禟从桌案下悄悄探出来个脑袋。

胤禩不动声色地将写挚友相争篇的册子改动压在最下面,改写了另一册用来打掩护的书。

“是啊,这不是《倾世钟情》写完了,”胤禩温声道。

胤禟兴奋道:“《倾世钟情》写完了?八哥可有大结局的印本,或者提前给我透露一些,我好去讨额娘欢心。”

“已经在印了,等印好就将修订好的给你送去,”胤禩笑道:“我这‘倾城’之名,如今也已经是京城有名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