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 70 章(第2/3页)

若是即将回京,总会有人收到消息的。

她又等了两日。

第十八天,林氏来了一回,将明辙探知的情况复述给她,“西边的嘉城出了几个细作,侯爷的人查探到了,这回是去捉拿人,带回京审问。宫中文武大臣都没什么表示,多半是寻常军务,不妨事的。近来下了几场雨,道滑难行,又带了俘虏,脚程慢些也是常事。”

明筝静默了一息,送走林氏,她把自己关在屋中思索了片刻。

不对劲。

这一切都不对劲。

已经知道有细作,扣住拿人,押送回京,这等事根本用不着劳动陆筠这种身份的人。这借口骗不了她,更怎可能骗得过兄长和父亲他们?

寻常军务……若不是急难险重的大事,他不会一封信都没传回来。随御驾巡视河堤,他都以两三天一封信的频率给她写信。一走十八天,连封报平安的书信都没有,这根本不正常。

明筝坐不住了,她立即收拾一翻,回去了娘家。

明府正院,偏厅坐着明思海、明辙和明筝三人。

“爹,侯爷到底出了什么事?陆家一大家十来个妇孺指着他过活,您与其瞒我,不若直接都说与我听,也好叫我心里有底,知道怎么替他照应家里头。”

明思海垂眼饮茶,沉默着。

明辙陪笑道:“三妹,你别太担心,侯爷是个办大事的人,见惯了风浪的,什么事儿能难倒他?你安心在家里,该吃吃,该喝喝,好生养养身体,再过不久,就能夫妻团聚,怎么,这几日都等不得了?”

听着这样的打趣,明筝没有笑,“哥,我在和你说正经的,你们不告诉我,难到想我将来从别人口中听到?到那时……四周都传开了,兴许太后娘娘比我还闻知,你要她怎么接受?”

明辙迟疑望了眼父亲,“爹,要不……”

明思海搁下茶,后仰靠在椅背上,叹了声道:“暗中打听来的消息,嘉远候陷入嘉城,落在许克苒手里。”

明筝指端捏住扶手,纵是早有准备,心口也仍是窒闷的难受。

“许克苒……”

她重复这个名字,依稀在哪里听说过,可印象并不深。

明辙低声跟她解释:“你还记得翊王妃吗?”

“记得,娄川许氏?”

“当年翊王为救皇上命丧刺客剑下,为感念他的恩德,皇上厚待他的遗孀,翊王妃还被破例接进宫,与翊王生母蒙太妃同住,不仅如此,皇上还格外优抚翊王一系,首受重用的,便是许家人。”明辙续道,“谁想到这些年,随着许家势力越发壮大,胆子也越发大起来,那许克苒常年仗势收用西人的好处,还纳了两个西国的姬妾。就是这回,左右逢源的戏码玩脱了,嘉城远近十城的布防图给西人盗了去,许克苒自知闹大了事,皇上不会饶他,索性拼死一搏,反了。侯爷是西北统帅,跟将士们感情最深,拿住了他,相当于拿住了保命符……”

明筝打断他,握紧扶手扬声道:“侯爷微服前去,对方又怎会提前知情?”

明辙张了张嘴,移目望向父亲。

明思海没有去看明筝,他怕看到女儿眼底的绝望,朝堂上那些龌龊腌臜,比内宅更甚,阴谋阳谋,智计手段,说到底都只为争名逐利罢了。功高盖主,从来算不得一件好事。多年养虎,一朝放出山,自然要发挥最大的效用。用许家这只多年养肥了的饵,借刀除去嘉远候,收服了西北军心,灭了心腹大患……这就是他教出来的学生,这就是当今天子。

君君臣臣,不过尔尔。

厅中一丝声息也无,死一般的沉默中,那光色惨淡的日头终是落了。

明筝坐在车中,纤弱的身子随车摇晃着,风很冷,扑簌簌要卷开帘子。

她靠坐在椅背上,出奇的,却没有落泪。

从没想过劫难来得这样快,她甚至没来得及与他说过半句情话,他就这样走了,再也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