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第2/4页)

年轻孩子不知底细,见明筝如此说,也便放下心来,认真瞧着场上的竞技。

郑小姐歌罢,果然得了个满堂彩,相比之下孙小姐的琴艺就显得有些普通,太后命人看了赏,一轮刚过,又有个姑娘站出来,说要给太后演奏一曲琵琶。

几轮表演结束,只余明菀和梅二小姐没有上台。丽嫔捧着果子酒给太后敬了一盏,转过脸来笑道:“明姑娘秀外慧中,知书达理,于琴棋书画上头,想必也有番造诣,既然今儿这么高兴,何不一块儿下场?茵茵,你去邀上明姑娘一块儿,给太后娘娘助助兴去。”

名叫“茵茵”的姑娘正是丽嫔的娘家妹子,梅二姑娘,她从江南而来,生得与姐姐丽嫔十分肖似,是个极为美艳的姑娘。她闻言走上前,含笑握住明菀的手,“菀妹妹,我今儿一见你就欢喜,觉着咱们十分投缘,咱们一块儿给太后娘娘献一曲,何如?”

她点点头,侧旁宫人就抬了箜篌上来,明菀摆摆手道:“明菀才疏学浅,琴艺不佳,不敢献丑,梅姑娘您请。”

梅茵挽着她手臂笑道:“妹妹快别谦虚,太后娘娘等着咱们呢,你要是不喜欢弹箜篌,不若我奏曲乐,你跳个舞吧?”

明菀脸上一红,待要说不擅舞蹈,就听明筝的声音在旁,“菀儿不用拘谨,不若,你便为娘娘、夫人们吟半阙词来。”

明菀点点头,按住心内的紧张。吟诗唱词,是她自小就会的,年幼时父亲将她抱在膝头,一句句亲自教授。明家的女儿也许不懂那些献媚娱宾的手段,在诗词歌赋一道,却绝不会给诗礼传家几字蒙羞。

站在台中央的明菀一改适才的拘谨胆怯,她负手直立台前,自信地挺直腰背,伴着箜篌流畅的曲乐,顿挫地吟诵出一曲“满江红”。

乐声稍嫌绮丽,浪漫而缱绻。可那把清润女声诵出的词句,是那样铿锵有力,把众人带往数千里外的西北去。大漠狼烟滚滚,尸山血海满目。总有护国壮士,不破楼兰不还。

曲声也好似被她充沛的情感所染,陡然直下,变得深沉而缓慢。明筝打量太后神色,见她蹙眉哀目,似乎正沉浸在那词的意境当中。明菀这首词选的很冒险,语气稍过一分,就容易给扣上“扫兴”“惹太后娘娘伤心”的帽子。可情绪稍减一分,就根本没有这样打动人心的效用。

曲声终了,明菀回头走向梅茵,“梅姑娘,你弹的太好了,我被你的琴声所感,差点眼泪都掉下来了。”

梅茵没有说话,明菀表现出众,单凭一阙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她绝没想到过的。太后明显是动容了,她比座上任何人都明白,明菀赞颂的是谁,歌咏的是谁。

“敬瑶,看赏。”太后坐直了身子,抬手把梅茵和明菀招到身边儿,“好孩子,你们都是好的,早听说丽嫔有个妹妹国色天香,琴画双绝,今儿算是见识了一半儿,不用说,丹青定然也是万里挑一的了,本宫很喜欢,丽嫔,你有个好妹子。”

太后一连赞了数句,明显今日的头筹是给梅家姑娘占去了。明菀也并不失望,她得了赏赐后,就规规矩矩行礼退下,走到席上,明筝在案下抚了抚她手背。

坐了许久,太后早已露出疲态来,她起身更衣,命宫嫔、夫人们自行活动,众人恭送她坐上玉辂走远。片刻敬嬷嬷叫人来知会明筝,说太后有些私话交代。

席上众人三三两两各自谈论着,明筝跟明菀交代几声,暂时离席前往太后的行馆。

上首丽嫔目光微闪,朝宫人打个眼色,后者点了点头很快也消失在花园中。

**

撷玉阁窗下,太后重重咳了几声,敬嬷嬷端药过来,明筝在旁照拂着,将手绢掖在太后颈中,不时替她擦擦嘴角。

太后握住明筝的手,苦笑道:“本宫这身子,终是不中用了。”